北京坚美铝材总代理电话
文章目录:
1、年产值超40亿坚美系统门窗投用新生产基地2、坚美铝业:全球十座最高楼有一半用它的产品3、坚美:装备制造启示录|品质革命 集群战法⑧
年产值超40亿坚美系统门窗投用新生产基地
位于“千亿大镇”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北部的松夏工业园,是佛山最早开发的工业园之一,也是佛山国家高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5月19日,这里再次迎来产业新动能的强势注入:上午10时许,总投资约12亿元的广东坚美定制门窗系统有限公司(下称“坚美系统门窗”)新总部基地正式启用,有望在未来五年新增300万㎡的年产能。
坚美系统门窗新基地的投用,是坚美集团这家知名铝型材企业面向未来的最新布局。近年来,随着国家标准和消费者对居住品质需求的不断提升,市场正在对建筑门窗提出更高要求,也为铝型材行业创造出万亿规模的新市场。本次投用新生产基地,折射出坚美对万亿市场新蓝海的志在必得。坚美集团董事长曹湛斌表示,公司将专注为全球高端建筑提供门窗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成为中国及世界铝门窗行业的“第一品牌”。
坚美系统门窗新总部基地正式启用。企业供图
新增300万㎡产能抢占万亿市场蓝海
“坚美系统门窗是系统门窗行业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王洪涛说。
如何让门窗更安全、更加防风防水、降噪隔音、保温节能?早在2002年,坚美铝业就成立了门窗、幕墙深加工厂,展开了对新一代门窗产品的探索。
2008年,为承担“十一五”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门窗项目,坚美又成立了门窗系统研发中心;2012年,坚美门窗系统自主品牌正式创立。目前,坚美定制已研发出六大系统90多款系统门窗产品, 可满足不同区域环境、气候特征及项目需求,申请了7件国际专利、11件发明专利等近200项专利。
坚美系统门窗产品可满足不同区域环境、气候特征及项目需求。王谦 摄
坚美系统门窗不仅成为行业的引领者,更迎来了广阔的市场蓝海。王洪涛认为,中国每年建筑门窗需求量达到14亿㎡,其中旧门窗更换需求达到9亿㎡,新建筑门窗需求达到5亿㎡,据此计算,系统门窗未来的市场最高可达万亿级。
市场的蓝海,在作为先行者的坚美系统门窗经营上已经有所反映。数据显示, 2020年全年,坚美系统门窗总销量同比增长139.8%,今年1-4月,坚美门窗延续高速增长的态势,总产销量同比去年增长155%。
新总部基地的落成,无疑将为坚美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提供更有力保障。于志龙透露透露,目前项目年产能达到150万㎡,未来5年有望增至300万㎡,预计每年销售额约40亿元。
“公司的使命是为中国及世界高端建筑提供门窗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愿景是成为中国及世界铝门窗行业的第一品牌。”坚美集团董事长曹湛斌说。
具有隔音及防水功能的坚美系统门窗产品。王谦 摄
智能制造巩固市场引领地位
据悉,坚美系统门窗新总部基地占地面积9.2万平米(138亩),建筑面积18.3万平米,其中钢结构单体厂房约3.6万平米,两座八层混凝土工业厂房约13.52万平米,采用高起点的规划和高质量的建设标准,整体达到行业和国际的一流水平。
其中,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成为新总部基地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于志龙介绍,新总部基地配备了铝合金门窗生产线10条,包括全新专属定制的高效、自动化流水生产线2条,多功能切、铣、钻一体化的自动生产线1条。同时,基地还配有铝材储量达4000吨的全自动立体仓库一座,采取无人化智能作业模式,输入订单号产品就能实现自动出入库。
坚美系统门窗新生产基地效果图。企业供图
引领行业的智能化配置,源自系统门窗相比普通门窗的诸多升级。据了解,系统门窗功能丰富、具有定制属性,可根据不同居家环境、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进行定制,对生产工艺要求更高,且生产工序比普通门窗多2~3倍,组装过程需要各个工序紧密配合,生产周期较长。
由此,智能化成为保证品质、效率和工艺的必需工具。数据显示,在门窗信息系统技术方面,坚美系统门窗新开发了543项ERP系统功能,申请了5项软件著作权,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产品设计、物料配备、智能生产及新厂信息化网络建设的过程控制。
“如果不用智能化流水线的生产,我们就无法提高生产效率。”于志龙说,“通过智能化还可进一步优化人力成本。”
凭借较高的智能化生产工具和研发力量投入,坚美系统门窗在行业中筑起了护城河。坚美系统门窗副总经理曹泽荣曾表示,新基地建成投产后,系统门窗的生产周期有望从25~30天缩短到15~20天。
而在产品方面,坚美门窗系统曾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ABR)主办的未来建筑实验室聘为专项合作伙伴,自主研发的“三防”门窗系统荣获“金轩奖-技术研发创新产品奖”, 坚美系统被动窗还通过了德国被动式房屋研究所的权威认证,取得了登陆欧盟的通行证和被动房的准入证。
“我们先做研发、后做市场,可谓‘十年磨一剑’,在智能生产等领域走在了行业前列,”于志龙说,“预计未来3年到5年,坚美系统门窗将保持每年50%的年增长。”
门窗系统与系统门窗概念图。林福江 摄
打通服务全链条收获市场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坚美系统门窗,智能化与数字化赋能的不仅仅是生产端,更有市场营销和服务端。仅以家装渠道为例,公司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网点近200家,打造了“门窗定制+互联网”模式,从线上预约、上门量尺到线下的方案设计、合同签订、定制生产、上门安装、售后服务,全程实现信息化定制服务;坚美系统门窗在京东、天猫、百度等线上交易和引流服务平台已开通运营。
“建立零售门店,既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系统门窗的体验,也是为了向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服务。”于志龙说,“系统门窗的服务涉及方案设计、后期安装等多个过程,周期较长,安装人员也需专业培训。”
这是因为,系统门窗的服务涵盖上门量尺、设计生产、入户安装、售后服务等,如果设计、安装等过程稍微不到位,都可能会对系统门窗的安全、气密、水密和抗风压等性能产生影响。
由此,提升企业和各专卖店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坚美定制一直努力的方向。为方便终端专卖店即时反馈客户需求、更好地跟进订单状态服务客户,终端专卖店人员还可通过手机端、PC端与总部技术部门深入沟通产品方案,并可跟进订单生产、安装等全过程。
为进一步让客户放心,坚美定制还提供系统门窗全生命周期服务,每一块门窗都有自己独立的“身份证”编码,日后门窗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客户都可以扫描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或拨打全国服务热线,坚美定制的售后服务人员就可以高效快捷地上门服务。
不仅家装零售,坚美系统门窗也注重对工程销售的服务,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工程项目巡检制度》《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制度》《工程服务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安装质量管理及考核制度》以及《成品保护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还构建了门窗“全寿命周期服务模式”,每一块门窗都有专属定制的“身份信息码”,记录订单物料、生产、安装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方便门窗在全寿命周期内的保养及维护。
这种覆盖产品寿命全周期的完善服务正在受到市场越来越高的认可。数据显示,自2016年6月以来,坚美系统门窗先后为保利、华润、华侨城、佳兆业、京基、贺田、香港置地等知名开发商提供了门窗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承接了门窗系统工程项目30多个,合计系统门窗用量近百万平米。
“只要我们坚持对产品不断研发和创新,坚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坚持对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市场。”曹湛斌说。
【撰文】王谦
【作者】 王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坚美铝业:全球十座最高楼有一半用它的产品
正是对质量文化的坚守,才成就了坚美享誉全球的品质。在全球440米以上十大超高层(≥441米)建筑中,有5座幕墙工程全部选用坚美铝型材,而目前中国300米以上的标志性建筑有67幢,其中有24 幢使用的铝型材来自坚美。
位于南海区海八路金融公园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里,走到坚美铝材企业展厅大门前就可看到,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红色大字显得格外亮眼,这是南海铝材的荣耀,也是坚美铝材的实力展现。
展厅内一个多媒体沙盘的模型更让人震撼,也足令南海人骄傲:世界最高的十座摩天大楼里,其中五座大楼有坚美铝材的支撑,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钓鱼台国宾馆、迪拜大厦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国内外知名建筑,均选用坚美铝材。
行内话言,“世界铝材看中国、中国铝材看广东、广东铝材看南海”,这是对南海铝材实力的认可。南海创建了全国首个铝型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全国首个出口铝型材质量安全示范区,其骨干企业均有坚美。坚美作为南海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民企,也是改革开放中 发展起来的珠三角民营制造业企业的缩影。
坚美“黑科技”展馆向市民开放
能够抵挡步枪子弹的防弹门窗;窗外八级台风暴雨,窗内却滴水不漏;窗外116分贝的噪音,在室内骤减至62.3分贝……在坚美铝材展馆内,市民不仅可以看到坚美这一南海杰出民企的发展密码的“解码”,还将在“门窗五性体验区”等互动区域体验系列“黑科技”,打破对传统门窗的认知。
南海区政府为呈现珠三角制造业三十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工业发展史、大力弘扬与传承工匠精神,在广东金融高新区的金融公园内(广东金融高新区地铁站旁)创办珠三角工匠精神主题展示馆,成为广东制造工匠精神的全新地标。坚美铝 材作为南海铝材这一支柱产业的代表性企业,设立了单独的企业展馆。
两度迈上中国质量之巅
创业25年,坚美从最初的只有一台熔铸炉和一台挤压机的小作坊,成长为中国铝型材行业中技术创新、质量领先、品牌优秀的领军企业。成就这个传奇的背后,是坚美实践正确发展路线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 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美铝材的发展史,正是企业践行高质量发展,实现“三个转变”的典型案例。
在2016年3月,坚美荣获 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017 年12月,坚美铝材再次入选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公示名单。而在2013年,坚美就已经作为行业代表参与制定出我国首个铝型材国际标准(ISO28340《铝 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复合膜》),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达109项。
走进坚美铝材展馆,迎面而来 的是“坚持追求完美”六个大字,这六个大字是坚美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坚美员工做人做事的准则,是坚美质量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写照。从1993年坚美创始之初,曹锐斌、曹湛斌先后两位董事长矢志为用户生 产“品质过硬”的产品,他们提出 的“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理念成为坚美人不懈的追求。
也正是对质量文化如此的坚守,才成就了坚美享誉全球的品质。在全球440米以上十大超高层(≥441米)建筑中,有5座幕墙工程全部选用坚美铝型材,占50%,而目前中国 300 米以上的标 志性建筑有67 幢,其中有24幢使 用的铝型材来自坚美。
创新引领迈向新型制造业企业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靠自力更生。目前,坚美公司已申请国际发明专利6件(授权1件、申请中5件)及17件国家发明专利在内的500多件核心技术专利,已经形成了“超高层建筑幕墙型材解决方案、门窗系统解决方案、高端工业铝型材生产及应用 技术、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技术”四大核心技术,成为行业唯一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项目(环境友好型门窗等)的企业,研发出国 防岛礁建设用系统门窗(耐高盐、 高湿、高温)、三防门窗(防弹、 防爆、防撬)系列产品,并联合研发出弥散强化铝合金材料、精密喷 射成型等工业型材应用技术。
如今,在高端工业铝型材方面,坚美工业铝材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光伏太阳能、民用电子设备等领域。在门窗系统解决方案方面,坚美研发的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创新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大手笔投入。坚美公司已经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 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坚美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和保障平台,近三年研发费用达9.3亿元,每年研发投入增速保持4%以上。
部门声音
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质监)
中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其评选表彰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实施,评选极其严格,坚美作为南海铝材的杰出代表,是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得者,近期再次入围第三届中国 质量奖提名奖公示名单,是极其难得的,彰显了背后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也是贯彻“坚 持追求完美”核心价值 理念的成果。 南海在坚定实施“以 质取胜、技术标准、品 牌带动”三大战略,希望广大企业,在坚美铝材等标杆企业的带动下,更加重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南海的质量强区建设。
南海区经济和科技发展促进局(经贸)
“世界上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南海是我国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铝型材产销集散地,建有国内唯一的全国铝合金型材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广东省出口铝型材质量安全示范区,坚美铝材均是两个示范区的骨干企业。近年来,坚美作为南海铝材企业杰出代表,依靠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攀上高峰。坚美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所迸发出来的生机与活力,南海政府部门也将继续支持铝材产业的转型升级。
坚美:装备制造启示录|品质革命 集群战法⑧
最近,作为广东坚美铝业集团(下称“坚美”)董事的曹泽荣深感完成了一件大事:广东坚美定制门窗系统有限公司总部基地在佛山国家高新区落成。
如无意外,接下来在系统门窗这个新赛道,坚美还将继续引入新的装备。这是坚美一如既往的“基因”。这家把铝型材卖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铝型材企业,其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引入装备,升级装备的历史。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坚美仍然走在坚持不断升级装备的路上。这也是佛山装备制造的缩影。作为中国制造业大市,从改革开放之初,佛山第一批企业大多都有一段率先引入行业先进设备的历史。
率先引入先进的生产工具,为这批佛山企业后来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如今,随着企业的竞争进入全价值链的竞争,如何用好装备这一生产工具,也成为了企业乃至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好将军要有好武器,而好的企业家都是‘军备’竞赛狂”。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周其仁说。
品质革命调研现场。
从买设备到造设备
坚美行政总经理刘建辉偶尔还会想起20多年,引入日本装备的故事。
那是1993年,乘借改革开放东风,坚美创始人曹氏兄弟怀揣仅有的120万元,带领38名公司骨干员工,在南海大沥凤池工业区成立了坚美铝型材厂,开始了“坚美”的创业之路。
“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趋势,就从日本买下了一台设备。”坚美行政总经理刘建辉回忆起创业初期,一台设备的引入,改变了坚美的发展轨迹。
当时坚美所处的环境并不乐观,铝型材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产业基础薄弱、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集中度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少,国际知名的品牌更少。
曹湛斌想不到的是:他们不仅仅是引进了一台设备,更是引进了一种工艺技术和环保理念。
“当时一个日本专家跟着设备一起过来,我们立马招了一批大学生、工程师,天天跟着他学。”不会就学、不好用就调试,正是在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曹氏兄弟集众人智慧,终于掌握了挤压机的关键技术,也使挤压机的产量由初始的班产2至3吨上升到8吨。
早期国内的铝型材市场可以说是卖方市场,只要企业能生产出来铝材就有客户排队等着提货,所以很多铝材生产企业都不太注重品质,在这样的情况下,坚美并不贪图短暂的利益,而是目光长远,决心做好产品。
持续引入好设备,是坚美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利器。1999年,坚美扩建了大沥高边分厂,并花巨资从日本引进中国首批立式全自动氧化电泳生产线,实现了第二次装备升级。
坚美成为全球5座超480米高著名建筑的铝材供应商。
“当时坚美是全国业引进这条生产线的民企。”刘建辉说,通过认真的吸收和大胆的创新,这条生产线的工艺技术水平、自动化程度和产品实物质量均达国际一流水平,这在当时也引起了行业的轰动,也使坚美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规模上都迅速与同行拉开了距离,开启了坚美在行业领先的新篇章。
久而久之,坚美生产铝材的工艺提高了,效率提高了,质量也提高了。刘建辉尤为记得这几个细节,“原来我们几十人的车间变了3个人的控制车间,原来有十多人在开吊机变成了全机器操控,原来那些需要人工调试的设备槽也变成了自动调控。”
慢慢地,坚美尝到了装备升级带来的甜头。2006年起,坚美进入产量高速扩张发展时期,开始组建规模达千亩的狮山大型现代化生产基地,并一口气引进了5条进口生产线,实现了第三次装备升级。
“坦白说,我们第一次引进的生产线,除了几个支架,其余都是进口的。引进第二条生产线时,我们进口70%设备,自己转化30%设备。第三条生产线我们进口50%设备。依赖进口设备的比例逐次下降。”刘建辉现在很自豪,“我们在跟自己较劲。”
如今,坚美的生产线90%都是自主研发。
制造业大市的“军备竞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仅是坚美,佛山制造的大军中涌现了一批敢于在装备上较真的企业。
走进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蒙娜丽莎”)总部智能制造数字中心,只见三面墙上均为大型电子显示屏,实时在线显示每条生产线、每个工序的生产状况,以及产量、质量、耗能、耗电、耗水等数据,销售、物流、环保等日常管理数据也在大屏实时更新。
而在生产车间,投资5.3亿元的三条特种高性能陶瓷板材生产线刚刚投入使用不久,却让蒙娜丽莎自动化率提升至90%,实现从生产到装配一站式自动化工作,包括原料自动入料、连续球磨、喷干制粉、压制成型、干燥、施釉、窑炉烧成、抛磨、拣选自动运行、机械手打包等一系列自动化生产。
作为行业龙头,蒙娜丽莎在装备领域的“赛跑”从未停止:2007年,建起国内首条大规格陶瓷薄板生产线;2015年底,购进首台全亚洲最大吨位的压砖机;2017年3月,建成国内首条干压成型大规格陶瓷大板生产线,并引进当时亚洲最大吨位的压机……
从瓷片、仿古砖、抛釉砖、大理石瓷砖再到岩板,蒙娜丽莎看到了装备的更新与产品创新的内在逻辑,并决定从2020年起,计划投资2.9亿元,开展智能制造数字化模块建设,目标是通过3年建设、2年优化,实现装备的数字化转型。
而作为国内调味品行业龙头企业,海天味业也为了“打”好酱油,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引入自动化设备的企业。
早在20多年前,海天就已投入3000多万元引入国外生产线。随后,它又逐步引入国内酱油压榨工序首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全自动封闭式圆盘制曲设备、全自动加热澄清系统等设备。
数据显示,从2002年至今,海天持续投入超过百亿元,不断对生产线装备进行技术改造,真正让“打酱油”变成了技术活。
当前,随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先进生产技术的兴起,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迈进已经成为佛山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的必由之路。“装备竞赛”就是佛山制造的主战场。
2021年,坚美计划投资新增一条全国最先进、最大的立式氧化电泳线,这条线每日产能数百吨,年产量可达约8万吨。目前已在建设,计划在11月底建成并投产。投产后,坚美将拥有6条立式氧化线,成为全球铝型材行业拥有立式氧化线最多的厂家。
如今,越来越多佛山制造企业正在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装备升级的竞赛中,寻求自己新的突破与未来。
从装备到人的升级
如果说装备是企业的“武器”,那高质量产业工人就是企业的“特种兵”。
引入设备后,企业经常出现两种困境:一是同一款先进设备,不同企业的使用效果可能截然相反。二是对先进设备的拆解研究不够彻底,导致企业进入“引进—消化—吸收—落后—再引进”的怪圈。破解这两种困境的解决方案或许就藏在产业工人的提升上。
“有时候引进一条生产线容易,但是实际操作中与工人的磨合、管理制度的进步才是最让人花心思的。”曹泽荣对坚美的转型之路有很深的体会,设备与人才缺一不可。
2010年,坚美明确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两大方向:一是从生产铝合金型材向铝系统门窗转变,实现附加值从低端往高端升级;二是从生产建筑铝合金型材为主向扩大工业用铝合金型材转变。
与之对应的,坚美还先后成立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省工程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等强大的创新、保障平台,以及与国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研发机构,用于对产业工人的培训和技术创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引发了新一轮产业变革,生产组织方式、工作流程、业务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智能制造业迅速发展。培养适应智能化岗位需求的新型产业工人才能更好地助力佛山制造跑赢“装备竞赛”。
在蒙娜丽莎党总支部支委、总工程师潘利敏眼中,好的装备、生产线是基石,但真正绝定产品质量的还是产业工人的技术。
在蒙娜丽莎众多产品中,微粉砖以制作工艺复杂著称,它出自潘利敏所带领的研发团队。微粉砖有两层,底层为颗粒状,使用一组配方,底层之上为表层,呈多色粉末状,每一种颜色使用一组配方。这需要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不断调试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有最先进的设备和最有研发能力的团队加持,微粉砖成为蒙娜丽莎市场认可度高、生命力最为持久的产品之一。
当前,在制造业从大规模人工生产向机器人、机械臂等自动化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全新的生产流程、工艺、设备和仪器,这些硬件设备和软件控制系统的使用,需要劳动者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
佛山制造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重视产业工人所扮演的角色,构建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
其仁观点
中国企业要把生意带到全球
作为全国第一批引进国外设备的企业,坚美一路走来,从买设备走到最终自己开发生产线。坚美的这段历史,是中国企业成长的缩影。 从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自我消化、带出自己的队伍,最后输出技术。
以铝材为例,国内铝型材原材料只占全球市场的2%,基本靠进口,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一定要思考,这样能持续吗?这种全世界把原材料运到中国,中国再做成产品卖到全世界去,这样能持续吗?
这条路在经济上走得通、价格上走得通,但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中国企业要把生意带到国外去,让国外的劳动力有地方上班,让国外的政府有企业可以收税。
这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不能总想着把全球的东西集中在中国,输出“中国制造”。实际上,如果一直这样的话,中国企业的碳中和压力、环保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反而会做不下去。
佛山制造要实现全球化,就要瞄准未来的市场,把制造能力带到国外去。观察发达国家的转型,其实他们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为什么那么多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因为许多企业在自己所在的国家中,已经没有成长性了,所以他们把传统行业一个接着一个转移到中国来,这是一种双赢。
现在,佛山制造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很多企业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后,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标准体系等经验。现在已经到了,可以把这些经验输出的时候。
具体要怎样走出去?我认为,企业应该先占领最好的市场。比如:想办法把产品卖到德国、日本,因为德国、日本是很多行业最苛刻的市场,产品能卖进去,就是一种口碑的认证。
同时,还要把技术输出到后发国家中。比如对于门窗市场,现在全球仍然有很多国家的居住条件有待提高,这些地方一定会带来下一个全球房地产市场的引爆点。
像坚美,就要立下一个目标,要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享受到后发优势,直接买到最好的门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佛山制造走进全球的千家万户。
观察眼
“好将军”要有“好武器”
中国制造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少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突破口,那就是通过大量引进国外智能制造设备和技术来实现自我升级。
这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经验的方式,大大缩小了国内制造业的技术差距,节省科技研发的时间,也让中国的企业在较高起点上实现对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赶超。
坚美正是通过这条路上走向成功的,从最开始的90%依靠进口设备的模式到“引进10%进口部件+90%自主研发”的模式,让大家看到了佛山制造转型的更多可能。也让更多佛山制造企业明白:一个“好将军”要配上“好武器”,才能打赢转型升级这场仗。
未来,佛山要扛起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任,推动智能制造、机器人、环保设备等重点领域装备制造业发展就是重要的抓手。
装备是制造业发展的“武器”,加大智能装备的投入就是筑牢企业重资产的“护城河”,也是佛山企业跑赢“装备竞赛”的关键。
在这场竞赛中,已经有不少佛山企业跑在了前面:格兰仕的智能化升级最开始是依赖纯进口装备,购买国外机器人巨头的整机产品;后来,开始购买元器件,自己组装;现在进入到自主开发阶段。
广东溢达针织面料厂的机器设备主要都是国外买进,但实际使用中的机器人生产线很多是国外机器设备供应商和溢达的设备研发人员、一线工人一起研发。
海天酱油的智能化生产线也从依赖于德国进口,实现了从原料开始到最后封箱打包的494道工序“无人化”。
当然,要跑赢这场竞赛,让进口装备为佛山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有效服务,产业工人的升级不容忽视。
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佛山经济稳中求进的必然要求.在智能装备、机器人等不断应用的当下,产业工人的功能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只是机械的从事拼接、包装等工作,而是智能装备的使用者、维护者和控制者。
当前,随着进口装备在佛山制造的应用越来越多,国外高技能人才长期进驻进行维修检测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此时,解决制造行业产业工人缺乏职业资格、动手能力不强、专业技术不精、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迫在眉睫,也是佛山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佛山并非无迹可寻。放眼全球,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日本职业教育与人事制度模式、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模式等都具有比较高的借鉴价值,足以让佛山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步。
只有“先进装备+高技能产业工人”的组合,才是佛山企业跑赢装备竞赛的真正关键。
【撰文】肖莎莎 叶洁纯
【摄影】肖莎莎
【统筹】林焕辉 叶洁纯
更多阅读:
专题|品质革命再攀登
南方观察|品质革命再出发:调研五个集群,我们在佛山发现了什么
【作者】 肖莎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