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铝合金门窗
文章目录:
1、《士兵突击》14年,张译出道,段奕宏成名,主演却差点失之交臂2、到2025年实现村村有服务 农村收发快递将更加便利3、乌海借市场之手让养老变“享老”
《士兵突击》14年,张译出道,段奕宏成名,主演却差点失之交臂
提起《士兵突击》,有人会想起那句“不抛弃不放弃”,有人会哼起钢七连的歌曲,有人会想起许三多的回眸傻笑。
2006年,《士兵突击》和观众见面,当时它每集的价格只有3000元,和现在动辄单集上百万的大制作无法比,但它却带给了观众很多的感动和泪水,14年过去了,许多人还在孜孜不倦地N刷这部经典,豆瓣上11万人给它打了9.4分。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这部剧背后的故事。
1.
2005年,27岁的张译还是北京战友话剧团的一员,看似是圈内人,其实就是个“饮水机管理员”。
演戏没他的份儿,偶尔有一次出镜的机会,还因为紧张演砸了,从此彻底打入冷宫,成了“演戏绝缘体”。
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部队晚会中出演双簧小品,偶尔兼任一下主持人,演出结束后还要帮忙拆卸舞台。后来因为字写得好看,肚子里有点墨水,领导就要求他写报告,各大晚会的串场词都出自他手里。
充当这样一个多面手其实也挺好,可张译偏偏有个演员梦。
2002年他获得了排演了《士兵突击》的话剧版的机会,张译在剧中的角色是袁朗一角的B角兼场记。
这个B角就是A角的替补,A角不出大事,他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张译真正的工作还是场记,他就这么干了三年,剧中每个角色的台词都烂熟于胸,直到话剧演到最后一场,张译都没真正上台表演。
就是在2005年这一年,一位前辈语重心长地对27岁的张译说:一个男演员28岁还没出头,就是死路一条了。
张译寻思着,自己已“时日不多”,为了这个演戏的梦,豁出去了。
恰好当时,导演康洪雷和编剧兰小龙正在筹备电视剧《士兵突击》的拍摄,张译给导演写了一篇3000字的自荐信《我的请战书》,主动请求出演主角许三多
他的信感动了康洪雷,康洪雷当即召他入驻,不过却让他饰演班长史今 ,许三多的演员导演迟迟定不下来。
2006年,在28岁这一年,张译终于真正踏上了演员之路。
2.
另一个觊觎许三多这个角色是演员陈思诚。
陈思诚和张译都是1978年生人,但他两个巨大的优势。
第一优势是根正苗红。
陈思诚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影视歌坛两开花,在歌坛上参加各种比赛,23岁就签约了华纳唱片,第一首单曲就由汪峰操刀。在影视圈里,24岁就因为出演电影《法官妈妈》获得了北京电影节最佳新人奖。
第二个优势是近水楼台。
2004年,陈思诚主演了康洪雷的《民工》(张译也有参演,但戏份不重)。他的演技得到了康导的欣赏,所以在筹备《士兵突击》时,陈思诚自然被纳入了他的麾下。
康洪雷看出陈思诚很想演许三多这个角色,特意邀请他参加一个饭局,在饭局上陈思诚主动活跃气氛,深受大家喜欢。
可康导却语重心长对陈思成说,你不适合出演许三多,许三多是个特别轴的人,并不受大家喜欢。而你太讨喜了。
最终陈思诚出演了成才一角,这个角色比较世俗,陈思诚驾驭起来也得心应手。
?3.
张译出演史今后,动了一个人的奶酪。
这个人就是段奕宏,他最想出演的就是这个角色。
段奕宏比张译和陈思诚要年长五岁,表演经验也更加丰富。
高二那年,段奕宏就连续三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两次折戟后,第三次以西北区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中戏表演戏学习。
毕业后,他主演过电影,参演过话语,演技在业内有口皆碑,无奈就是戏红人不红,《士兵突击》对他是个机会。
康洪雷对段奕宏说,你的可塑性太强了,出演史今对你来说难度太低了,袁朗这个角色才能真正提升你的演技。
段奕宏欣然接受了这个角色。
4.
同样是出生于1978年,李晨的情况和张译、陈思诚还不一样。
李晨是属于出道即巅峰的类型,18岁就出演了电视剧《十七岁不哭》,他饰演的简宁是许多少女的荧幕初恋。
可是和所有童星一样,李晨成年后反而有些乏力,毕业后虽然出演过各种大剧,合作过的演员也有李幼斌和王志文这样的戏骨,但迟迟没有代表性的角色。
《士兵突击》对他来说是个好机会,剧中他饰演的少校吴哲虽然戏份不多,但是风趣幽默、乐观开朗的性格戏份不少,这个角色的出色饰演也为他的演员履历增添了一抹亮色。
5.
距离开机的时间只剩十几天了,其他的角色已经有了主人,可是主角许三多的角色依然空缺。
要找到这个演员太难了。
作为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主角必须抓人,可是剧本中的许三多却是个不讨喜的人物。
另外,这么多中青代演员加盟,作为主角必须气场强大才能不被抢戏,可是剧本又要求许三多貌不惊人,充满乡土气。
影视圈里谁能兼具这些矛盾的特质?唯有王宝强一人。
2000年,16岁的王宝强只身来到北京,谁也想不到这个身材矮小的男孩日后会跻身一线演员的行列
王宝强租住在郊区的破房子里,每天不到5点就起床跑步到北影门口等待表演机会,如果到下午还没有人找他,这一天就白白浪费了。
他不会说普通话,受尽了选角导演的白眼;
他舍不得吃饭,在长身体的年纪饿着肚子,
有一次,他饥饿难耐买了五个馒头一口气吃光了,吃完后他都不敢喝水怕自己撑死。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宝强迎来了自己的“开挂之旅”
2003年,他主演了《盲井》;
2004年,他被冯小刚选中参演了《天下无贼》,凭借“傻根”一角被全国观众熟悉。
王宝强在影视圈是不可替代的,他是唯一一个在荧幕前装疯卖傻而不会让观众觉得尴尬的演员,他是唯一一个穿梭在众多戏骨大咖中间依然能吸引众人目光的演员。
这一特质刚好和许三多对上了。
导演当即拍板:许三多这个角色给王宝强了。
可当主创找上门时,王宝强却表示并不想演这个戏。
原来宝强自幼受李连杰的《少林寺》影响从小就有个武侠梦,为此还专门跑到河南少林寺做了几年俗家弟子,他希望拍摄武侠片,称为李连杰那样的功夫巨星。
众多科班出身的许三多却被王宝强拒绝了,眼看电视剧开拍在即,这可急坏了主创,他们恳请宝强再考虑考虑。
宝强去自己的恩师冯小刚家里做客,师母徐帆鼓励他接下这个角色,享受一下当主角的感觉。
就这样王宝强接下了这个角色。
6.
许多人并不看好《士兵突击》,这是一部无女主的电视剧,全剧出镜时间最长的女性角色是被许三多一拳打倒的女毒贩。
果然,2006年《士兵突击》刚刚上线收视并不理想,然而随后在互联网自来水的助推下,逆势而为,逐渐火遍全国。
到后来,这部剧已经不能用“火不火”来形容了,它上升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据说当年每10个选择当兵的男孩中有9个是因为看了士兵突击。
多年后,王宝强参加综艺《真正男子汉》,就有很多士兵对他说:“我是看了《士兵突击》才来当兵的。”
这部剧的成功不是偶然,编剧兰小龙为了写这部剧专门去了部队体验生活,像王宝强、张译等人也都有当兵的经历,而在电视剧开拍前,《士兵突击》的话剧版已经演了三年多,它的经典是靠时间一点点煨出来的。
剧中的泪点无数,比如许三多333个腹部绕杠的故事、比如史今班长退伍前去看天安门哭成泪人的场景,这些成了我们那一代人难以忘怀的荧幕记忆。
剧中台词也非常经典,除了那句“不抛弃不放弃”,还有很多。
比如史今说的:“有时候你发现从天南到海北就是一抬腿的距离。”
比如老马说的:“别再混日子了,小心让日子把你给混了。”
比如高城说“我就像动物园的某猴子,成天对着太阳乱蹦还以为自己天天向上呢。”
总之,《士兵突击》是中国最好的军旅题材电视剧,没有之一,它的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忍者爱吃鱼)
到2025年实现村村有服务 农村收发快递将更加便利
到2025年,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
农村收发快递将更加便利
本报记者 廖睿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02日 第 04 版)
广西玉林的百香果、陕西宝鸡的猕猴桃、湖北宜昌的脐橙……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电商和物流体系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通过快递寄达全国各地,有力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750亿元,同比增长37.9%。
不过,受村落分散、快递业务量小等因素制约,快递下乡进城仍存在不少难点、堵点。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未来,在更完善的物流体系支持下,农村收发快递有望更便利,农村经济的活水将更好地流动起来。
农村物流仍待提速
在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和平镇,一家挂牌“菜鸟乡村”、占地约30平方米的快递网点里,几名快递员正忙着把快递包裹摆放到货架上。“村里老年人居多,这些大多是他们从电商平台上拼单的小玩意儿。”一名快递员边扫描包裹上的条码边介绍道。
28岁的小吕即将在和平镇开始为期两年的工作。前几天,他从某电商平台下单一张书桌,发货地是江苏省江阴市。没过几天,就接到了这家“菜鸟乡村”通知取件的电话。“本以为村子里收快递不方便,没想到只用了3天。”小吕很开心。
菜鸟乡村是菜鸟驿站的乡村版本,以县域共同配送、整合不同品牌快递公司资源的方式,搭建起县乡村三级共配的物流服务网络。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快递进村工程,菜鸟乡村等配送模式落地见效,农村寄递物流体系逐步完善。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地区快递的收投量超过200亿件,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乡镇的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8%,直接投递到村的服务比重超过一半,重点地区快递服务的全程时限缩短至58小时。农村市场正成为寄递物流新的“增长极”。
但是,相比在城镇的快速便捷,快递在乡村仍然有些“慢”。
以小吕所在的和平镇为例,这家“菜鸟乡村”缓解了当地村民收发快递的问题,但由于人口集中度不高,附近村的村民要收发快递,还得来和平镇的网点。因此,各村一直流传着谁有事去镇上就顺便帮全村取快递的习惯。城里一两天能收到的快递,在村里可能要三四天。
较高的配送成本也是个问题。一名快递加盟商表示,自己从快递公司获取的每个快件派单费是固定的,如果快件从乡镇下沉至村一级,每一件就要亏3毛钱。快递企业普遍“不愿下”“下不去”,即便网点进了村,“稳不住”“待不久”的问题也较突出。
“电商快递目前处于低价竞争、低利润发展阶段。中西部部分农村地区自然村落分散,使得快递需求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向本报记者分析,农村户与户之间距离远,拉长了配送半径,影响配送效率和综合成本。快递网点尚未实现农村地区全面覆盖。
“从目前农村各类资源的整合情况看,农村地区邮政、交通、供销等资源很多,但没有形成共享共建机制,制约了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建设。”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说。
畅通快递下乡进城
农村寄递物流,一头牵着农产品进城、农民增收,一头牵着消费品下乡、农民满足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
初秋,距离青海省西宁市约200公里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发布了可观的销售成绩——今年上半年,刚察县农畜产品在各类电商平台上的平均月销量达约3000单,平均月销额达30万元左右。
刚察县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前几年,在这里收发快递被物流拒单不是啥稀罕事儿。近年来,伴随刚察县交通条件和物流体系的改善,水泥路修到了牧民家门口,刚察特产也得以销往全国各地。
“现在,一些村集体、合作社和冷链物流企业合作,拿下不少‘大单’。”国家能源集团援青干部、刚察县挂职副县长张琦告诉记者,当地生鲜牛羊肉以吨为单位,用冷链货车直接送货上门;散客通过电商平台下单网购,基本实现国内一线城市“三日达”,部分华北和华东地区城市“次日达”,大大提高了村集体和合作社的收益。
在中国,许多地方拥有优质的特色农产品,急需更便利的上行机制帮助其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意见》提出,鼓励支持农村寄递物流企业立足县域特色农产品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专业化供应链寄递服务,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
“接下来,将完善农产品上行的发展机制,建设300个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专业化寄递服务模式。”陈凯说。
农产品要“出得去”,消费品也要“下得来”。
“想给女儿买双漂亮的轮滑鞋”“想买进口的车厘子尝尝鲜”……随着信息的传播以及寄递物流的拓展,农民“买全国”甚至“买全球”的需求正不断增长,这同样需要“快递进村”提速。对此,《意见》指出,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在东中部农村地区,引导企业通过驻村设点、企业合作等方式,提升“快递进村”服务水平。在西部农村地区,引导、鼓励企业利用邮政和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优势,重点开展邮政与快递、交通、供销多方合作,发挥邮政服务在农村末端寄递中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快递进村”覆盖范围。
“农村地区的村委会、农村书屋等服务资源,都可以作为农村快递末端服务场所。”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司长金京华说,“我们将指导各地邮政管理部门与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加强协作,促进资源整合利用,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让快递服务离农民家门口更近。”
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村里有了快递点,受到村民欢迎。但不少村民反映,取件不便利、网点违规收费等现象在农村仍较普遍。有的快递点不主动通知取件,丢件、损件等情况频频发生;有的快递点取件时间有限制,周末不提供服务;有的农村网点根据快递体积大小,违规收取单件3至10元、价格不等的取件费,影响农村消费者的网购体验。
针对农村物流行业乱象,《意见》积极“亮剑”,要求加强寄递物流服务监管和运输安全管理,完善消费者投诉申诉机制,依法查处未按约定地址投递、违规收费等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健全县级邮政快递监管工作机制和电商、快递协会组织,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对损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我们将依法实施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对企业违规收费行为零容忍,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金京华说。
“管”得住,也要服务得好。《意见》提出,取消不合理、不必要限制,鼓励发展农村快递末端服务。“市场准入方面,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未来将简化农村快递末端网点备案手续,推动实现网上备案和‘一次都不用跑’。”金京华表示。
针对农村物流设施网点不足、资源整合不够、配送成本高等短板,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李刚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
“我们将把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与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消费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促进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具体而言,包括进一步推动农村物流配送资源共享衔接,实现“多站合一、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在推动县域电商和快递协同的基础上,搭载和整合日用消费品、农资、农产品等农村商贸物流资源,发展众包物流、客货邮快融合等,创新农村物流模式。
“建设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是立足国内经济发展的务实举措。下一步,将考虑衔接国际寄递网络建设的相关体系,通过国内、国际、农村、城市多重措施、多条路径、多项抓手,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重要支撑,为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地实现用邮需求、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积极贡献。”陈凯说。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乌海借市场之手让养老变“享老”
开栏的话
历史的巨笔,常在关键处落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宏伟蓝图,确定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更多依靠市场化手段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理水平、服务群众水平。
循大道,至万里;秉初心,谋远图。为反映内蒙古依靠市场化手段提升“三个水平”与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创新活力的新举措、新实践,今日起,内蒙古日报开设“依靠市场化手段 提升‘三个水平’”专栏,持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乌海市现有常住人口55.6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就有10.73万人,人口占比达19.29%。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乌海市扎实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不断提升全市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让养老变“享老”。
“做饭难”“吃饭贵”长久以来困扰着很多老年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们往往面临“做多吃不了,做少还费精力”的窘境。如今在乌海市,家门口的为老餐厅让老年人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午餐是自助形式,只需10块钱,10种菜随便吃,吃饱为止。”自从社区有了为老餐厅,家住乌海市海勃湾区的付文峰老人几乎天天来这里吃饭。平日里,餐厅通过“堂食+站点取餐+困难老人送餐”的形式开展服务,确保了服务半径能覆盖社区所有有需要的老人。
对老年人最为关注的吃饭问题,乌海市在全市89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全部建立了助餐点和为老餐厅,并在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小区签约了20个暖心为老餐厅,同时和全市规模型的餐饮行业签订助餐协议,已经形成了半径1公里的“中心厨房+助餐点+暖心为老餐厅+餐饮企业”的助餐服务网络。
不局限于就餐,海北街道狮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内,还设置有棋牌区、健身活动区、按摩区、综合活动室、书法室、心理辅导室等15个功能区,全天候面向老年人开放。在这里,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养、食、乐、教、健”多元化暖心服务。
负责运营此处的寿康海勃湾为老服务中心是一家专业养老机构,该中心主任王勇告诉记者,老人们的各类需求在养老服务站不仅能够一站式解决,平日里只需一个电话,他们还会提供助浴、助洁等上门服务。
据乌海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吴棣介绍,目前,乌海市在全市83个社区(村)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89个,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了城市、农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同时,先后引进3家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承接全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运营,培育了5个本地专业养老服务组织,与122家线下加盟服务商签约,通过政策扶持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乐、助托、助浴、助洁、助急、助行、助购、助聊“十助”服务。
乌海市还全力打造市级、区级、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六级”全域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以及周边有站点、桌边有“食惠”、身边有帮扶、床边有照护、手边有响应、耳边有欢声的“六边”居家社区养老一体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刚性需求。
此外,乌海市还以市场化思维不断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升级。该市建成海勃湾区老年人残疾人用品销售市场等6个康复辅具销售展示中心,推进适老化产品销售服务协同发展;同时推进养老机构投资多元化、管理标准化,乌海市老年养护服务中心实行公建民营改革;海勃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等5个嵌入式、多功能医养服务综合体通过市场化运营机制,开展外延式居家照护和医疗康复服务,已累计提供服务6000多人次。
今年,乌海市成功入选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记者 郝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