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起,晒鲞正当时咸鲜味里的滚烫年味
潮新闻 共享联盟·温州中心 金瑞雅
温州沿海,做鳗鲞的传统由来已久。每到腊月,屋檐下、窗户外、晒场上,就会挂晒起一条条鳗鲞,温州的过年氛围,大抵从这里开始浓烈。
1月11日上午,天气略带寒凉,空气中微微笼罩着雾气。走进位于平阳县鳌江镇九叠河社区的鳗鲞加工基地,扑面而来的海洋咸鲜味充盈鼻腔。入目之处,鳗鱼、安康鱼、青鲨、白姑鱼等各样大小不一的海味被剖开,或悬挂或平铺,晾晒于竹筐、网架之上。
“今天晒多少?”“30多板。”一大早,九叠河社区工作人员章途总在竹篱间熟练穿梭,间或询问加工户的当天成果。“一板鱼差不多15公斤,30多板就有500公斤了。” 章途总介绍,开渔以来,加工基地一直处于满负荷运作状态,特别是临近年关,鳗鲞销售市场火爆,为了加紧制作,加工户从凌晨便开始剖鱼,一直剖到中午日晒最好的时候,一个熟练工一天最多能剖一千斤鱼。
剖鳗鱼是个技术活。今年56岁的叶大新是加工油鳗的老手,一手长的操作台上,整齐铺着毛巾,“油鳗是最难处理的,粘液多、很滑溜,铺个毛巾可以加大摩擦。”叶大新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抓握起一条鱼油鳗。只见他手肘一甩,鱼尾往钉子上一钩,鱼便被固定在操作台上。刀片从尾巴处割入,顺着脊骨一路剖到鱼头,去掉内脏,流水一冲,内里洁白的鱼肉展露出来,整个动作行如流水,非常娴熟。
随后,叶大新给鱼掉个头,沿着脊骨另一侧割开,不出10秒的工夫,油鳗就已剖解完毕,“脊骨这里肉最厚,这样片开可以让鱼干得更快。” 他解释道,把鱼扔入一边的竹筐,开始新一轮的“解剖”。
在不远处的集中晾晒区,李顺判夫妇已经处理完了当天的鳗鱼,开始正式晾晒。网架之间,到处是加工户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从冷库里拿出半干的鳗鱼,轻轻抖落鱼身上的薄霜,一片片码放在架子上,有的小心翼翼地给鳗鱼翻面。剖好的鳗鱼挂在竹筐上、晾晒在网架上,一行行一列列,在偶尔闪现的阳光下闪闪发亮。
制作鳗鲞,天气很重要。气温低、干燥、风大、有阳光的时候,是晾晒鳗鱼的最佳天气。遇上这个机会,三四天即可收获鳗鲞。若是天公不作美,天气一直潮湿,加工户们便会把海货晒至半干后收入冷库,待到合适时机再“返工晾晒”。
九叠河鳗鲞基地成立于2018年,如今共有70多个加工户,鳗鱼的清洗、剖解、晒制以及储存都在基地周边进行。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这里晒制的鳗鲞早已得到市场认可,销售渠道也比较稳定,2023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平阳、龙港、瑞安,甚至温州的菜市场里,都有鳌江鳗鲞的身影。”章途总说,现在物流运输方便了,年轻加工户们新开辟了线上销售渠道,鳗鲞不再是本地特供,越来越多的在外温州人也能品尝到家乡的年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