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文 实习生 周海涵

巴西圣保罗时间2015年8月16日,评委宣布我国参赛选手曾正超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奖。在后台,周树春和专家们抱在一起,为这期盼已久的一刻,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作为焊接业内知名的技术骨干,2010年周树春自愿申请调到四川省攀枝花技师学院担任焊接专业教师,并成立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焊接领域的技术人才。

正在施工的周树春

2011年,周树春首次带队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便一举摘得了焊接项目的银牌。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周树春的带领下,中国拿下第一个焊接项目的金牌,并在此后第44、45届比赛中,实现了此项目的三连冠。

邻近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时,周树春被查出患有恶性甲状腺肿瘤,为不影响比赛训练,他决定手术后延,在国家集训基地领导的多次沟通后,才短时间内进行了手术,并在术后第三天带着纱布去指导学员的备赛训练。

从业28年来,周树春从一名普通焊接工人做起,先后获得了“中华技能大赛”、“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和奖项,被誉为工人中的“院士”。

“动脑”和“动手”

1992年,刚初中毕业的周树春,接过了父亲在中冶十九集团的工作,成为了企业的一名技术工人。当时刚从农村步入城市,周树春对于车间里的电焊机、电钻、切割机、铆钉枪等工具还是一无所知,图纸也看不懂。

刚进入工厂时,会有指定的师傅来带徒弟三个月,王炳发正是当时周树春的带教师傅。“最开始时,我们焊工都要配合其它工种做一些焊接的活,最早的时候,我是在钳工班,因为那边焊接量比较少,师傅就可以手把手地教我们一些焊接技术。”周树春说。

作为一个焊接新手,周树春对这个三个月的带教期格外珍惜。在基本的焊接技术中,对于管道的焊接是最为麻烦的,需要焊工全方位进行操作。为了尽快掌握这门技术,在别的工友们都下班休息时,周树春就会自己找来一些废弃的管道,练习管道焊接技术,发现不懂的问题,再及时请教带教师傅。

在钳工班,周树春主要是负责焊接一些钢结构的构件,技术难度并不是很大。在三个月的带教结束后,他和师傅主动申请调到了技术要求更高的铆工班。

在铆工班,不仅要掌握焊接技术,还需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周树春来说,成了不小的难题。“你要知道怎么来焊接这些,它的容器温度有多少度,有多少度才能达到一个融化状态,还有就是电伏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都是基本的理论知识。”

周树春记得,刚入工厂时,师傅送了他一本关于焊接专业的书籍,但自己研究半天也搞不懂书里的一些专业表述。“看也看不太懂,也不知道到底说的什么意思,后面边干活儿边去看书,我才真正理解了。”很长一段时间,白天在工厂实践,晚上回家进行理论学习,成为周树春的生活常态。

凭借勤奋实践和不懈思考,在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周树春便能独立进行结构安装、焊接制作和普通管道焊接。多年以来,周树春又自学了《焊接热过程与熔池形态》《管道焊接技术》等几十本专业书籍,积累了多达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先后掌握了12种以上的国际国内前沿焊接技术,并提炼总结出13种焊接操作方法,成为业内颇具名气的技术骨干。

十九冶集团副总经理李潇曾在接受采访时打过一个比喻:全国冶金建设系统队伍庞大,仅中冶集团就有10余万人,如果焊接是一门武功,在全系统至少目前只有周树春将这门功夫练到了“飞花摘叶可伤人”的境界。

中国技术走出国门

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矿浆管道是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矿浆管道,长度达到120公里,对于施工者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而承接这个项目的正是周树春带领的中冶十九集团的焊工团队。

面对这个史无前例的挑战,最先做的就是要攻克技术难关,“最主要是,当时我们中冶十九集团对这种框架管道的焊接技术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攻克。”在了解到中石油对该技术掌握较成熟后,周树春立刻申请前往中石油进行现场学习,“学习后,中石油那边的教练说我们的设计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应该是很到位的,我们才放下心来。”

尽管解决了技术难题,面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特殊环境,仍有一系列的问题等着周树春和他的团队去解决。

巴布亚新几内亚施工现场图

在出发之前,周树春作为教练,指导培训了17名员工,并结合现场地质、气候条件,通过数百次的实验,摸索出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送丝速度、焊丝伸出长度等参数,成功创造出纤维素型焊条和药芯焊丝自保护下向焊的X60管线钢焊接新工艺,最终将矿浆管道每道焊口的焊接时间由3小时缩至40分钟,为顺利施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问题得到解决后,自然环境的恶劣成为另一个逃不开的问题。

2008年5月份,周树春和队友们来到了新几内亚,当地蚊虫肆虐,可能携带者着疟疾病毒,还有毒蛇的威胁,让他们不得不随时都做好全身防护。120公里的管道铺设地形也十分复杂,施工过程中不仅常常要穿越公路、森林,还要经过沼泽地、悬崖等特殊区域,“林中覆盖的全是腐殖土,一脚踩下去可以没过膝盖。而且管道在阳光的暴晒下,温度可以达到五六十度,站在上面进行焊接,脚掌心被烫得钻心痛。”周树春说。

克服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后,在周树春研发的新工艺下,针对瑞木镍钴矿浆管道焊接的6000多道焊口,经x射线检测,合格率达98.7%,在100公斤的水压检测下,合格率则达到了100%。项目的成功落地为中国首次在国外承担如此量级的焊接项目,树立了优秀的范例。

最严的标准,最好的成绩

2009年5月底,巴布亚新几内亚矿浆管道项目结束,周树春回到国内。经过一个又一个挑战后,他发现30多岁的自己在公司依然算是年轻人,面对企业内优秀的技术员工青黄不接的现状,他萌发出了“培养更多优秀年轻人”的想法。

在与企业沟通后,2010年年初,周树春被调到了四川省攀枝花技师学院。2012年年底,在国家的批准资助下,周树春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以及焊接技艺的传承。

从业界转移到了教学,周树春也经过了一番调整,“以前工作的时候,自己只需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但调到学校后,你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且还要想办法把自己所学的技术全部传授给学生,会多了一份责任感。”

自2011年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开始,周树春参与到了选手的选拔和国家集训队焊接项目的训练中,主要负责对低碳钢、铝合金、不锈钢这三种母材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实芯焊丝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

在训练中,周树春是出了名的严格。

选手们每天早上最晚8点就要开始训练,练习到中午12点,短暂午饭休息后,下午1点半就要开始训练,直至晚上10点,中间仅余1小时的吃晚饭时间。“因为我们做焊接都是手上操作,对选手们的上手要求是非常高的,熟练度很重要,所以每天的训练时间也比较长,可能要达到13到14个小时。”周树春说,有一次学生们当日的焊接任务没有完成,一直训练到凌晨3点多才回去休息。

这种严格的训练在节假日也没有例外,在高强度、高压下,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坚持到最后,“我们最开始是从全校范围内选,能选出几十个学生,训练一个星期后就差不多走了一半,再训练一个星期,又会有一部分学生待不下去,最终能坚持下来的就只有10多个人。”

周树春说,在攀西地区,很多来读技校的学生家中条件比较差,希望能通过一门技术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但筛选是残酷的,即使能有十多个学生熬过训练,面对世界技能大赛,他们还要进行一轮一轮的集训淘汰,最终只能有一个人代表国家去参加比赛。

在严苛的训练和筛选下,2011年中国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第41届),也是周树春第一次带队参赛,便一举拿下了焊接项目的银牌。在42届世赛上,因比赛流程出现了一点小疏忽,焊接项目痛失金牌。但在圣保罗举办的第43届世赛上,周树春指导的中国选手曾正超拿下了中国在焊接项目的第一块金牌,后续两届世赛上,周树春门下的选手宁显海、赵脯菠连续拿下两届金牌,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的三连冠。

周树春在指导选手进行世赛前的培训

对选手严苛的同时,周树春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前,周树春在一个比赛体检中被查出患有恶性乳头状甲状腺肿瘤。为了不影响世赛的训练,他决定将手术时间延后。没想到在高强度的备战中,病情呈现快速恶化的趋势。在与国家集训基地的领导沟通后,周树春在北京进行了手术,术后第三天就带着纱布到赛场继续指导学员训练。

由于手术部位影响到声带,连说话都受到了影响,“看到他们做得不到位时,就想说几句,结果吼也吼不出来,只能慢慢说,心里干着急”。手术过后至今,周树春仍每天要服用两粒半的甲状腺素药物。

从18岁初次接触焊接,到成为我国焊接领域的金牌教练,周树春无论对自己还是学生,都有一个严格不变的标准:艰苦、细致、精益求精。在每一个世赛冠军的背后,都是“长达好几年的的训练”。

对于焊接技术,周树春也坚持着最初的想法,希望有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传承这门技艺。在今年备战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期间,周树春也拉着上一届的世赛焊接冠军赵脯菠一起进行指导、训练,“一方面希望能给选手们起到一个榜样作用,另外也希望能把上一届冠军留住,让他们体会一下做教练的感觉,好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周树春说。

周树春(右一)和他的3个世界冠军徒弟合影

责任编辑:汤宇兵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高端断桥铝合金门窗

高档断桥铝合金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