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绿色发展理念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
桂粤港澳水脉相连。一组新近发布的数据,让位于珠江水系上游的广西令人称羡。今年7月15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上半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十强”,广西有5个地级市入围,来宾市排名第一。
广西对西江干流的治理、保护和开发,保障了下游粤港澳人民喝上干净水。西江成为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带动经济增长的黄金水道。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北海、南宁等地,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这样描绘广西的绿色发展图景: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首先就应摒弃资源环境代价较大的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
主动布局 工业转型升级插上“绿色翅膀”
8月1日,记者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桂中现代林业产业(核心)示范区看到一座座现代化的木材加工厂。
在鹿寨鼎泰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烘干、涂胶、砂光、热压……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着。车间内,机器隆隆作响,基本闻不到刺鼻气味,地面也很少看到粉尘。
厂长华建梅告诉记者,2016年,这家企业从浙江搬到广西,按照最高标准给厂房配备了静电除尘设备,工厂所排污水经过地埋式微动力一体化装置处理,通过园区污水管网进入鹿寨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洛清江。
“业内有句话:世界木材看巴西,中国木材看广西。全国每产3根木头,就有超过1根来自广西。”鹿寨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吴冬宁告诉记者,鹿寨县森林资源丰富,但从前当地只对木材进行初级加工,工人将木材单片旋切后露天晒板,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也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为加快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鹿寨县按照产业集聚化、工业园区化、园区循环化、生产清洁化的工业发展“四化”思路,自2013年起,规划建设广西桂中林业科技产业园。2017年,在此基础上创建鹿寨县桂中现代林业产业(核心)示范区。在引进企业时,当地坚持环保优先,引导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据统计,该园区目前已实现就业1300人,其中贫困户65人,这些贫困户在家门口工作可以月增收3000多元。
鹿寨县桂中现代林业产业(核心)示范区的发展变化,只是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工业化、城镇化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柳工、玉柴、南南铝等传统龙头企业加大环保设施的建设力度,主动布局绿色产业链;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重要进展,为广西工业转型升级插上“绿色翅膀”。
科技引领 破解“靠天吃饭”难题
全国每5个火龙果,就有一个产自南宁。在距离南宁市区90公里的隆安县那桐镇浪湾村,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3000亩连片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内硕果累累,蔚为壮观。
火龙果主干下均匀铺设着一排排黑色细管,用于滴灌肥料。“借助专业水肥一体化系统,将配肥池中的肥水通过提前建好的滴灌管输送到田间地头,每亩可以节水50%,节肥三四成,两个人在两天内即可完成3000亩基地的水肥灌溉工作。”该公司火龙果生产技术部副总经理王金乔说,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大力推广应用生态循环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绿色植保防控等农田清洁生产技术,并且运用物理防病防虫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使农产品产量和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广西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70%的降雨集中在夏季,这导致广西农业灌溉出现季节性、区域性缺水,全区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面临秋冬春三季连旱,旱灾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60%。发展节水农业成为广西因地制宜的选择。
可以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目前已在广西推广。果农根据手机App的提示,就能一键完成浇水施肥等操作。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广西大学农学院毕业的温标堂向总书记展示了这款“种田神器”。
通过不断集成创新、统筹推进、市场参与,广西迅速转变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迈进,破解了过去农业产业靠天吃饭的难题。如今,广西的甘蔗、蚕茧、茉莉花、火龙果等产量位居全国首位。蔗糖、畜禽、速丰林成为千亿元产业。
筑牢制度防线 补齐生态短板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广西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深化环保领域改革。
2015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在桂林市和马山县开展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2017年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广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通过这些文件,广西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保护红线等制度逐步建立起来。
此外,广西不断深化环保领域监督执法改革,提升环境管理水平。“过去我们的环境监测是‘考核谁、谁监测’,考核的监测数据都是地方自己监测的,这一体制难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檀庆瑞说,2018年广西实施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推行“谁考核、谁监测”,自治区统一负责各市(县、区)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定期将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率向社会公布。
为提升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与信息化水平,广西积极推进重点污染源自行监测数据联网,对排污企业装上了“千里眼”和“紧箍咒”。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区14个设区市有500多家获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进入全国污染源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数据联网率”和“任务完成率”均位列全国第一。
一系列组合拳使得广西生态环保建设迈上新台阶。今年1月2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陈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随着广西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广西的生态优势更加巩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1.6%,提高3.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7.9%。5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超过96%。万元GDP能耗下降2.7%左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