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AI投资的大航海时代BAT在2017年相中了这些AI公司BAT都控股哪些公司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英文版APP现已上线,年度订阅用户每周直播科技英语讲堂,还有科技英语学习社区哦~)
2017 年已经接近尾声,如果说今年哪个领域的投资重现了当年美国加州的第一次淘金热,那一定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这把大火之所以能越烧越旺,投资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中国互联网三巨头 BAT 的身影。
根据 DT 君的保守统计,2017 年 BAT 共计出手投资了 25 家 AI 公司(主打以 AI 为基础的服务和产品的公司)。此前有数据显示,2017 年前三个季度国内共有 107 个 AI 项目获投,按照这个数字,今年 BAT 在 AI 投资界的表现还是相当活跃的。其中,百度投了 11 家、阿里 6 家、腾讯 8 家。
以往,资本总是带着最敏锐的嗅觉,在市场里寻找回报最高的猎物。
但对于 BAT 这种大公司来说,
其投资的目的已经不再以收益为重点,而都是战略性的布局
。具体到 AI 投资这一横截面上,BAT 正在投资创业公司来补足短板,最终形成自己的 AI 护城河:你有的,我也一定要有。
如果仔细回顾 2017 年的 BAT 投资成绩单,我们会发现,三家公司的投资战略、投资路线都各有侧重。
百度:围绕生态进行投资
图丨今年,百度一共投了 11 家人工智能公司
近年来,在 BAT 三巨头中,百度在业绩、市值等方面表现已经被诟病远不如阿里和腾讯,因此,百度为什么对 AI 布局寄予了最深的期待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中,百度也是最早布局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李彦宏曾一度表示,“未来百度不应该被称作互联网公司,而应该被称作一个人工智能的公司”。
回顾今年的百度投资清单,无论是声学公司声智科技、自然语言处理公司 KITT.AI、机器视觉公司 Xperception,还是自动驾驶视觉解决方案提供商中科慧眼、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 Falcon 等,
我们会发现,百度选中的公司和今年百度开发者大会上的“AI 技术首次整体亮相”重合度很高。
今年 7 月,百度举办了首届开发者大会,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Baidu Create 2017)是百度“AI 技术首次整体亮相”,涉及的领域就包括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用户画像、智能驾驶、人机对话式操作系统等。
同样是在首届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宣布了新的开放理念,具体到应用场景上,其
主攻方向分别为基于 DuerOS 系统的智能语音交互平台、以及基于 Apollo 的自动驾驶生态圈
。可以说,两者分别为“
语音领域和汽车工业的的安卓
”。百度围绕着人工智能战略,希望构建基于其核心业务的技术型平台,两个平台其实也“殊途同归”,都是百度借此帮助整个工业界降研发低门槛以推动智能发展的工具,而百度在搜索引擎上的多年积累也将在其中有更大的用武之地。这里的另一个关键点是,百度今年投资的大部分 AI 公司也都在这两个平台的射程范围之内,其投资版图也正以此为中心继续延伸。
而在百度的这么多起投资收购案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2 月百度对渡鸦的收购。
这使得百度的智能硬件部门实现了“从 0 到 1”的突破,软硬件结合的战略方向是此次收购所透露的信号。
这起收购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今年 11 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正式发布了其智能音箱 Raven H,除此之外还有将于明年亮相的情感机器人。
在收购渡鸦科技后,百度 COO 陆奇表示,渡鸦科技的加盟是百度对 AI 未来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为发挥百度智能交互平台的优势以及打造软硬件一体化的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无论产品打磨得如何,百度起码有了一款“真正”的产品。对渡鸦的收购其实也能为百度提供内部资源整合的新的尝试机会,同样也匹配其打造新一代智能交互的技术初衷。
目前,百度的投资共由三个独立团队完成,分别是百度投资并购部、百度风投和百度资本,颇受业界关注的渡鸦收购是由百度投资并购部完成的,但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清单中占据半壁江山的百度风投。
成立于 2016 年 9 月的百度风投,可谓一出生就带着主攻 AI 项目投资的使命。
百度风投的成立也是百度全面转向人工智能战略的一个新起点。
百度对此非常重视,以至于百度风投成立之初,CEO 李彦宏更是亲自出任董事长并参与重要项目的抉择。今年 2 月,前联想之星合伙人刘维正式出任百度风投 CEO。
他曾表示,布局一个“AI 时代”是百度风投的世界观
。
如何理解布局一个“AI 时代”?在一次采访中,刘维说:“
AI 时代,就是提高效率的时代
。”
而提高效率自然就对应着一个个非常具体的场景。刘维从 2010 年就开始系统地投资人工智能领域,当时,人工智能公司多集中在语音、视觉这样的基础技术上,他投了 Face++、思必驰等公司。
近几年,随着这些底层技术不断成熟,第一波应用也走向了落地期,帮助不同行业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因此,在今年的清单中,我们看到了作业盒子和甘来这样的将 AI 落地到具体场景中去的例子。百度计划在明年投资逾 10 家 AI 创业公司,那些抓住行业痛点、具备产品商业化落地路径的公司将很有可能继续获得百度风投的青睐。
阿里:AI 芯片第一梯队投了个遍
图丨阿里的2017年AI投资清单
图丨阿里 2016 年同样投了两家芯片公司
今年,马云对于人工智能的一系列看法被各界人士怼了个遍,其中就包括“棋圣”聂卫平和理工科出身的李彦宏。
虽然马云在谈论技术问题上遭遇了一些反对,但是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确实可以称上是一名实干家,比如说,在阿里今年投资的 6 家公司中,竟然有 3 家都是 AI 芯片公司,这样算来,阿里已经投了4家芯片公司:杭州中天微、寒武纪、耐能、深鉴(在一些媒体报道中,Barefoot Networks也被认为是阿里投资的 AI 芯片公司,但事实上,这是一家 SDN(软件定义网络)芯片公司)。
上述的这 4 家公司都可以算得上是 AI 芯片研发技术的第一梯队。在投资 AI 芯片研发公司上,阿里及阿里系的行动不可谓不激进。
众所周知,
AI 芯片是整个人工智能的战略性武器,也是 AI 生态圈中最关键的环节
,作为巨头的阿里自然不会放过,但阿里看中 AI 芯片的原因并不仅限于此。
事实上,阿里在人工智能概念上宣传得不多,其人工智能被规划在阿里 DT(Data Technology)体系中,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阿里的电商网络下共生,例如阿里的城市大脑、媒体大脑、工业大脑等,都是 AI 与云的商用落地。阿里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也正是其发力较早、运营最好的阿里云。
今年 4 月份,一份中国专业云计算厂商的营收排行榜单显示,整个 2016 年,阿里云以 55.6 亿元的营收傲居第一,排名第二的微软 Azure,仅仅是它的三分之一
。由于阿里的云服务在市场上已小有名气,借助云服务已有的成功来为其早期的 AI 产品背书不失为一个妙招。
就在 10 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 CTO 张建锋提到,阿里正在研发“阿里 AI 芯”,而
“阿里 AI 芯”的使命就是促进阿里云的服务更加趋向稳定、可控及高效。
虽然“阿里 AI 芯”目前尚未面世,但对于上述芯片初创企业的资本注入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阿里自身的芯片技术研发。
而芯片公司们选择阿里其实也非常合理,因为电商起家的阿里不仅拥有日益成熟的云端计算平台、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还有强大的新零售和线上销售资源。另外,阿里云上也有海量的使用者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用来训练 AI 场景最肥沃的养分。而阿里云也迫切需要更小、计算力更高、功耗更低的 AI 芯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算要求。可以说,阿里投资这些 AI 芯片初创公司双方都各有所需、各有所得。
现在,阿里系 AI 芯片阵营已有 4 支队伍,在 AI 芯片上,阿里已经将百度和腾讯甩出不少距离。
腾讯:医疗和机器人是重点
图丨腾讯投资了不少机器人创业公司
图丨腾讯此前投过的部分AI 公司
腾讯是 BAT 三家中布局人工智能最晚的公司,但它依然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
社交大数据
。
根据 Marry Meeker 2016 年的数据显示,腾讯旗下的微信、QQ、浏览器、视频、应用宝等所有的平台加起来,已占据目前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超过 50% 的时间。仅微信的用户数,也已经超过 8 亿,手机 QQ 和 QQ 浏览器,同样也是亿级用户平台。
坐拥全中国最庞大的互联网数据,腾讯成熟的生态和多场景数据的积累能够为产品与应用落地带来巨大优势。马化腾就曾经说过:“
人工智能的竞争核心是数据,最终谁的数据最多,谁的场景最丰富,谁就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
而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腾讯首席探索官(CXO)网大为则表示,不应再过多关注传统互联网,而应当更关注核心(底层)技术,在帮助腾讯利用投资进入更多领域的同时,用技术帮助全人类过上更健康、更长久的生活。在腾讯的 WE 大会上,网大为直言:“我的工作是帮助腾讯‘投资未来’。”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也曾表示,“
腾讯更关注未来二三十年的科技
。”
但腾讯“投资未来”这一点,最好的证明可能是
出手
太空领域
,腾讯投了不少太空探索和卫星公司以及生物医药公司。事实上,按 BAT 的投资公司数量来算,腾讯应该是佼佼者,随着腾讯投资的搜狗、阅文等公司在今年上市,腾讯的投资战略再次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因此,和这些成绩相比,腾讯在 AI 上的投资似乎并不起眼。
在今年的投资清单中,我们看到腾讯重点选择的等待 AI 技术带来效率提升的两大传统领域——医疗和机器人。
首先说说医疗。腾讯其实一直对医疗 AI 情有独钟。
11 月 15 日,科技部宣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其中就包括依托腾讯建设医疗影像平台。更早的时候,腾讯发布了其首款 AI 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产品发现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已高达 90%。在 AI 投资上,腾讯同样把医疗作为最主要的方向之一,尽管今年只投了 VoxelCloud(体素科技),
但是,截止到今年 12 月,腾讯在医疗领域投资的企业已经超过 30 家,投资总额也超过 200 亿元
。鉴于医疗 AI 落地难度之大,以及腾讯在医疗 AI 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之坚定,明年我们仍然有可能看到腾讯在投资医疗 AI 上的新动作。
而在机器人方面,腾讯则投资了多家相关企业。除了投资以外,腾讯还建立了
助力 AI 创业者和创业项目的腾讯 AI 加速器
,在腾讯 AI 加速器 25 个入选项目中,和机器人相关的项目就有 10 个,未来,腾讯很可能还会对机器人领域发动投资火力。
从医疗和机器人这两个赛道中我们不难看出,腾讯的打法是
会同一领域布局多家公司,也就是挑准赛道,然后押注赛道上的多个选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一方面也能帮助腾讯 AI 驱动核心产品层面的业务更好落地。
简而言之,BAT 的 AI 投资战略基本都可以看做是其整体人工智能战略的一个延伸,同时也都基于三者各自现有的优势,但比较起来
,百度有向上游延伸打造 AI 平台级业务的野心,而腾讯阿里则更像是将其作为一种探索如何提升产品效率与能力的新机会。
但无论如何,而人工智能已是 BAT 三巨头未来的必备单品,以三者为代表,中国互联网另一个大航海时代也已经来临:
一旦无法及时升起人工智能的桅杆,就会在本世纪最强劲的东风中错过前进的机会甚至迷失方向。明年的 BAT AI 投资又将出现什么样的局面,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