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北极 可燃冰勘探等极地研究产业或升温

北纬66度34分,北极的起点,极昼和极夜在这里交替。这里曾经只是一个地理学抽象概念,古人摊开地图,在最上方指划着北极的位置。后来,探险者们航海、破冰,一路向北,使这块世界尽头之域在地图的经纬线相交处有了自己的位置。

这为人类文明打开一道新的大门。由于地球暖化造成冰海融化,北极东北及西北航道过去几年已经开启。各国在这一地区的活动也日益活跃。俄罗斯将在2025年前投资60亿卢布建成北极综合检测系统,格陵兰岛矿产和石油局正在颁发越来越多的矿产勘探执照,而中国海运公司成功完成往返北极航道的征程。

这是连结欧洲及亚洲的便捷航道,也是一场破冰船、人类与规则的冒险。北极地区如今已经吸引到多个经济体重点推进开发,相关国际协调机制也在逐步完善。“远征者”们正在北纬66度34分以北探寻着世界的未来。

一路向北,暗战极地

昔日人烟罕至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如今因为世界多国驻扎的北极科考站而出名。在丹麦王国自治体格陵兰岛,冰山静静漂浮,猎人追踪驯鹿。除此以外,大型铁矿石矿开采计划同样活跃。

北极地区对于人类而言已经不再陌生。

欧盟委员会在今年4月27日推出首个北极综合政策正式文件,寻求与北极地区相关国家进行合作。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称,欧盟应与所有北极地区伙伴进行合作,包括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等。

欧盟的战略主要集中在三大优先领域,它们包括气候变化和北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北极问题相关国际合作。

德国极地研究机构Alfred Wegener的主管Karin Lochte教授认为,人类仍有大量有关北极的基础科学要研究,还需要分析那些从北极测得的数据。例如,海冰的消失如何影响欧洲的气候?从长远看,这对于经济增长同样重要。

一些跨国机构的形成在验证着这种重要性。1996年,北极理事会在加拿大成立,美国、俄罗斯及加拿大等8国成为正式成员。日后,随着北极地区冰层消融、为更多资源开发和开放贸易航线扫清道路,北极理事会受到的关注也与日俱增。2013年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和意大利获得正式观察员国身份,共同参与相关会议并提出项目建议。

对话机制同样重要。第六次“北极物流”会议上个月在俄罗斯举行。俄罗斯、芬兰、中国、挪威和韩国外交官及大型企业负责人热议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前景,讨论在北极地区建设物流运输基础设施等话题。而在4月底,中日韩三国举行了首轮关于北极合作的会谈。

北极开发的话题为何会如此热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上证报记者分析称,其背后存在这样几个助推因素:第一,北极圈的生态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重大,所有大国都不想被冷落一边;第二,北极地区气候变化意味着,这片区域很大一块地方将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首次具备较大规模人口常住和经济开发条件,这涉及领土主权和经济利益争夺;第三,北极地区气候变化还意味着通过北极圈开展较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未来将具备可行性。这对于全球军事均衡将产生重大影响,因为美俄两个军事大国都有位于北极圈内的大片领土;第四,该区域航道和资源开发开始具备经济可行性。

破冰而出的未历之征

15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全球航运格局有了雏形。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远洋航线,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运输生命线,它们串联起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港口,让全球货物由此自由流通。

然而伴随气候变暖和海冰融化,穿越极北之地的新航道被带到人们面前,冰封地表之下的世界也开始破冰而出。

从北欧大西洋沿岸港口出发,一路向东航行,途径挪威和俄罗斯与北冰洋毗邻的海域,最后进入太平洋,人们把这条海上航路称为北极东北航道。

从丹麦格陵兰岛的西海岸出发,经过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再经由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这条线路是北极西北航道。

全新的世界航海版图正在形成。而北极地区的冰盖一旦以超乎预期的速度融化,能源、矿产,跳跃的鱼群和大片的林木等资源将涌出地表,很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交通流量、渔业和矿产资源开采。

大国对此已经显现出兴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就开始了北极地区的能源勘探。在北极圈内拥有领土的8个国家中,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领土已经有大量油气资源被人们发现。

北极地区是一个油气资源富集的地区。有关报告显示,北极地区未开采天然气资源占据全球的30%,未开采石油资源则占据全球的13%。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也显示,北极地区储藏有约167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和900亿桶石油。

去年9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天然气、凝析气和石油开采部主任弗谢沃洛德·切列帕诺夫在北极地区开发会议上表示: “未来10年的大规模地质勘探工作完成后,油气储量将有显著增长。鄂霍次克海矿床的探明储量预计会比当前储量高50%以上。至于北极大陆架,地质勘探完成后预计储量会增加超过1倍。”

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后续能源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北极留给人类的另一大珍宝。

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首次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发现可燃冰矿藏,此后,这种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和天然气都要小得多的能源,引发了多个国家关注。美国、英国、德国及日本等国相继斥巨资展开本土和国际海底可燃冰调查研究。我国也是少数掌握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国家之一。

黄晓勇认为,从长远看,高寒地区油气开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两极冰川的融化也会使运输成本下降。从需求侧看,全球长期依赖化石能源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油价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有望适度回升,将来北极地区的油气开发具有一定潜在前景。

不过,对于北极生态而言,能源的开发可能带来隐患。在筹谋开发的同时,北极圈国家希望北极生态能得到同步保护。去年7月,北极理事会发表声明,表示将管制北冰洋中部公海不当的商业捕捞行为。

梅新育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外界普遍看好北极地区资源开发潜力,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08年的调查声称北极圈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备占全球未探明且技术上可开发资源总量的22%左右。但这方面的所有数据迄今都只是估算,北极资源具体储量实难准确估算。此外,极地资源开发成本很高,未必具有商业可行性,在初级产品熊市时期尤其如此。北极潜在经济利益更多地将体现在航运价值方面。

据韩国媒体测算,从该国釜山港到荷兰鹿特丹港口,若经由苏伊士运河走,整个航线长达2.2万公里,但若经由东北航道走,航线可缩短至1.5万公里。从釜山到美国东部海岸的航线如果经由北极西北航道走,则可比经由巴拿 马运河走缩短30%的航行时间。

北极圈刻下中国指南

历时55天、近2万海里,去年10月,中远集团永盛轮成功往返北极东北航道。在2013年首航的基础上,永盛轮再航北极东北航道,并升级为往返双向通行。

这是中国商船首次经过北极东北航道从欧洲到中国,成为中国航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自国家层面的保障在帮助这些“远征者”实现北极梦。今年4月,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牵头,联合上海海事大学合作编撰的《北极航行指南(西北航道)》正式出版发行,为计划航行北极西北航道的中国籍船舶提供包括海图、航线及沿岸国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全方位航海保障信息服务。

此外,上证报记者获悉,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关键设备采购合同已签订。建成后,该船将与“雪龙”号优势互补,推动极地科考发展。

与此同时,从国内深潜科研领域也传来佳讯。继2013年,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7000米海试后,其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重新出发,计划研制世界上第一个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这一 “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由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与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彩虹鱼”)采用“国家支持+民间投入”、“科学家+企业家”的创新模式共同搭建。整个项目由一条50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謇”号、一台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一台万米级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和三台全海深着陆器组成。

“张謇”号是我国第一艘完全由民营企业投资建造的科考船。彩虹鱼相关负责人对上证报表示,公司目前正在筹划“2017南极-北极极地深海科考之旅”,将由“张謇号”搭载复合型万米级无人深潜器及三个万米级着陆器进行极地深海科考,并将进行不同深度的海水取样及海底微生物取样工作,预计会大大促进人类对极地海下世界的认知。

梅新育对上证报表示,中国有权利开辟北极航道。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欧洲长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对欧贸易绝大多数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两处风险航道。开辟替代航道,对降低风险非常重要。

他建议,作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之一,我国可以在这一多边框架下与各国不断深化、扩大合作关系。此外,还可以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等北极圈国家展开双边合作。梅新育还建议,我国应当考虑建立一个东亚-北极圈国家合作机制。

黄晓勇则表示,在8个国家排他性“瓜分”北极资源的情况下,中国参与北极地区能源开发的最佳途径是中国能源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形式与相关国家的企业共同开发。他介绍称,此前,中石化和中海油与冰岛企业、中石油与俄罗斯企业分别签订了合资合作协议,尝试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上下游一体化经营,这为中国企业参与北极地区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北极能源资源开发,既需要自身技术实力的提升,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在国际法认知上获得相应的支持。

“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这句恺撒的箴言让人们想起大航海时代的豪情,如今地球的幅员辽阔与斑驳地貌正在引发激情重燃。

北极资源地开发,争端与合作还将继续。而这一蓝色星球的穹顶,正响起冰川之下未知地域的呼唤,世界因其而变。(上海证券报)

中海油服:预计16年盈利继续大幅下滑

中海油服 601808

研究机构:中银国际证券 分析师:刘志成 撰写日期:2016-04-05

继2015年盈利同比下滑86%之后,中海油服预计16年盈利仍将大幅下滑。随着油价走低、油企不断削减经营开支,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公司的钻井船利用率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服务价格持续承压。我们将16-17年盈利预测下调30-35%。对该股重申卖出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由于油价持续低迷,IHS 预测16年全球近海勘探与开采支出将同比下滑8.4%。中海油服的主要客户中国海洋石油(0883.HK/港币9.07, 持有)在15年同比减少38%之后,也将16年资本性开支计划同比削减了至少10%。

根据 Rigzone 统计,截至3月中旬全球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船使用率分别跌至53%和42%。当前这样低迷的环境对中海油服来说实属挑战。截至15年末,中海油服的43艘钻井船中15艘被闲置或待命,4艘一直在船厂维修。

而且,服务价格持续面临压力。15年中海油服将中海油的日费和其他服务费用同比下调了15-20%。16年签署的合同中有60%也下调了类似的幅度。由于双方都不愿有任何损失,因此尚未就剩余40%的合同达成协议。

影响评级的主要风险

油价大涨;

新市场开拓快于预期。

估值

由于人民币贬值,我们将H 股目标价从4.67港币小幅上调至4.72港币。我们以0.4倍市净率对H 股估值。

我们将A股目标价从10.85人民币下调至10.61人民币。虽然我们依然以3个月A-H 股平均溢价对A 股估值,但是自我们3月初上一期报告以来,溢价已从177%缩窄至169%。

海油工程:行业处于低谷时,更应关注积极潜力

海油工程 600583

研究机构:广发证券 分析师:罗立波,刘芷君 撰写日期:2016-04-28

核心观点:

海油工程1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20百万元,同比减少28.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8百万元,同比增长361.0%;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是成立合资公司带来资产处置收益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97百万元,较上年同期的盈利267百万元有所减少。

1季度处于行业寒冬:进入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最低跌破30美元/桶,海洋油气开发的新项目基本上处于冻结状态。公司1季度新签合同1.4亿元,其中,海外合同约0.76亿元,处于绝对低水平状态。而随着原油供给收缩进行、价格从底部恢复,海洋油气项目有望春暖冰融。

站在当前位置,我们建议关注未来公司和行业的积极潜力:基础能力:公司与美国福陆公司的合资公司完成设立和首期注资,资本金达到7.14亿美元,正式步入运营阶段。1季度公司中标了壳牌在荷兰的炼油厂扩建项目(正式合同待签),合同价值为4,000万美元,项目总承包方为美国福陆公司。我们认为未来合资公司将利用双方股东的客户资源和优势能力,共同开发市场,打造全球重要的装备建造基地。

市场潜力:公司加强了与巴西国油、墨西哥国油、道达尔、埃克森美孚等国际能源公司的交流合作,结合低油下能源公司的需求,进一步推介公司低成本总包竞争优质优势,目前重点跟踪沙特、印尼、北海和非洲项目,争取近期取得新的突破,国内则密切关注渤中、蓬莱等区域相关项目。

改革潜力:低油价对于油气产业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改革的良好契机。公司自身在能力建设、国际合作方面做了充分准备,未来国内油气改革启动,也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6-2018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042、15,038和18,887百万元,EPS 分别为0.520、0.540和0.740元。公司作业能力提升和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持续进展,继续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导致行业景气度变化的风险。

杰瑞股份:面向环保大市场,深耕行业细布局

杰瑞股份 002353

研究机构:广发证券 分析师:罗立波,刘芷君 撰写日期:2016-05-04

杰瑞股份发布公告,通过全资子公司杰瑞环保科技公司以1,812万元收购四川华夏彩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收购标的分析:华夏彩云工程2015年营业收入为570万元,净利润为88万元,期末总资产为1,205万元,净资产为945万元。此次公司收购华夏彩云,将获得土壤修复等环保工程业务的资质,加上此前收购的宁夏邦达环保科技公司100%股权—获得危险废弃物处理业务的资质,将形成以西南、西北等地区为中心的布局,为形成全国性的环保业务布局奠定了基础。

深耕行业细布局:公司的油田环保业务的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3,175万元增长至2015年的7,305万元,而此次收购完成后,我们认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瞄准土壤修复、危险废弃物处理等方向,将加快承接订单,并在未来形成数亿元收入规模。从海外油气开采发展来看,油田的固体控制和废弃物处理的年市场规模在40亿美元的量级,而国内则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将类似于油田环保等细分方向持续布局,打造综合性的油田装备与服务的全球龙头企业。

海外市场将不断收获:在低油价形势下,海外石油公司在基本运营需求的设备采购上对于高性价比的中国企业给予更多的准入机会和采购考虑。我们判断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将从2015年的30%左右,提升至2016年的50%左右,并在未来持续提供销售增量和利润贡献。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6-2018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60、4,053和5,079百万元,EPS分别为0.364、0.535和0.686元。基于公司业务适应低油价,并通过转型重回增长轨道,未来利润率具有向上弹性,我们继续给予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风险;海外市场开拓具有不确定性。

恒泰艾普:打造全产业链油服公司,分散业绩波动风险

恒泰艾普 300157

研究机构:中投证券 分析师:李凡 撰写日期:2016-04-28

件:公司发布一季度报,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50.45%;营业利润亏损1,660.65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070万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091.48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204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2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投资要点:

受行业环境及并表影响毛利情况小幅恶化。报告期毛利率32.73%;相比去年同期37.1g%出现了恶化的情况。主要是由于RRDSL及库尔勒华鹏等公司新纳入合并范围后,营业成本上升幅度快于营业收入的增幅。且低油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营业务的毛利率。由于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及公司发行的债券应计利息增加,因此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比增加192.85%;增幅较大。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未出现大幅度增长;因此三费占比从44.25%下降至38.96%,小幅改善。由于子公司西油联合为钻井工程服务支付采购款增加以及RRDSL等新纳入合并范围因此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出现了恶化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一情况随着西油联合的钻井工程服务的进度推进等将出现改善的情况。

行业最困难时期或已渡过。由于勘探开发环节的油气投资收到低油价的冲击最大:因此公司的主营业务软件销售和技术服务板块等利润率恶化:机械装备制造板块的收入等也出现了下滑的情况。进入2016年后油价的加速下跌使得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滑:然而我们认为供求过剩矛盾趋于缓和的大背景下:油价进入长期反弹通道,公司相关业务的行业环境也将好转。

打造全产业链大油服公司,分散业绩波动风险。公司的总体战略为建设国际型综合性油服公司;强化夯实五个业务板块: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软件技术相关业务;高端设备与精密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等业务;工程技术服务:油田增产服务总包+互联网板块;以及绿色油服板块。尤其是地热钻井服务和绿色油服板块业务内容与油价关联性较小;在低油价情况下能够给公司业绩提供支撑,分散业绩波动风险。

给予“强烈推荐”评级。预计16~18年EPS分别为0.25/0.34/0.37元,对应PE为51.45/37.39/34.15倍。给予公司2017年45倍PE对应目标价15.30元,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进一步下滑的风险石油公司海外项目投资推迟的风险,油田EPC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天然气管道建设EPC订单超预期的风险。

光学影像量测仪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

自动测量仪

光学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