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ETF及量化投资组投资总监王政ETF面临较好发展机遇
博时基金ETF及量化投资组投资总监王政:ETF面临较好发展机遇
博时基金ETF及量化投资组投资总监王政:ETF面临较好发展机遇 更新时间:2011-2-28 10:29:10 过去一年,A股市场低迷,指数型基金也表现不佳。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公募基金的投资也逐渐从国内走向海外市场,在此背景下,未来ETF有何发展机遇?ETF产品又有哪些发展方向?跨境ETF又有哪些优势,面临哪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博时基金ETF及量化投资组投资总监、博时上证超大盘ETF及联接基金基金经理、博时大中华亚太精选股票基金经理王政博士。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年初,监管层对指数基金审批开启第六条通道,未来ETF会否大规模增加? 王政:这一政策对未来指数类基金产品的发展有正面影响。过去,主动型和被动型产品在同一个通道上排队报批,通常指数基金排队时间要很长时间。指数基金是很标准化的产品,除了选取的指数不一样以外,整个运作和其他各个方面都比较趋同,主要集中在跟踪误差管理、偏离度管理以及运作风险的管理等。基金公司在管理过一两只指数基金产品后,在交易所、登记公司的平台基本就完善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开发指数基金产品的速度。 ETF产品是一个工具类的投资产品,它是用来为投资者做资产配置、择时、套利交易等多重功能的工具。无论是从股票市值上分大、中、小盘,还是从风格上分价值、成长,抑或是从资产类别以及境内外投资品种等各个方面,可以开发出很多品种的产品。第六条通道的开通,将有助于开发和发行更多各类风格的ETF产品,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投资选择。 从规模上来说,根据2010年11月底、12月初的数据来看,全球有大概1.2万亿美元的ETF资产,2000多只ETF产品,全球指数产品、ETF产品每年都在增长。相信未来ETF作为一个很好的投资工具,其规模将会逐渐增大,中国更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证券时报记者:在指数基金通道打开之后,各公司在产品和类别的创新上竞争是否会更加激烈? 王政:产品创新一直是各家基金公司竞争的主要战场,目前,市场已经有跟踪指数的LOF型杠杆产品,还有很多投资者希望有杠杆ETF、反向ETF以及商品类ETF。新通道打开后,各公司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当然由于市场的监管和要求,目前很多产品还不能实现,我们也在努力开发一些符合现有监管制度的产品。 证券时报记者:在产品开发上,有没有具体思路和方向? 王政:一是可以从收益分配的角度进行创新。一部分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另一部分获得剩余收益,承担的风险大一些,收益也相对较高;其次可以进行高杠杆创新,一般来说杠杆基金的杠杆倍数在1至2倍,在美国,最常用的杠杆一般是2倍、3倍,有的产品杠杆可以达到4倍;还可以开发策略型指数ETF,国外一些机构也在开发主动的策略ETF,希望通过主动操作达到获得超越市场收益。 我们正在研究开发债券ETF,债券ETF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就是大宗商品ETF。目前国外类似的产品已经比较多了。就国内来说,第一步还是通过股票的形式来反映大宗商品的表现。我们也在研究利用大宗商品期货,开发相应的ETF。 证券时报记者:相关方面在讨论支持期货基金的发展,未来基金公司在这方面是否也有机会? 王政:因为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都由证监会监管,这方面肯定会有发展。现在基金法规定证券投资基金不能投资商品期货,只能投资股指期货,以后随着基金法和相关法规的修改和完善,未来可能会允许我们开发跟踪期货的指数基金,这也是今后一个很大的趋势。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大家都在追逐跨境ETF的开发和推出,您认为这类产品的优势在哪里?未来这种产品的投资和交易以及清算程序主要需要克服哪些问题? 王政:首先,跨境产品最大的优势是它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配置境外资产的工具;其次,作为ETF产品,它具有能够实时交易的特征,随着香港交易时间的延长,香港交易时间大体和大陆的交易时间吻合,这样两个市场基本实现实时联接。更广泛地说,跨境产品将是中国ETF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国外,例如安硕公司发展到全球统治性地位,其指数型产品占全球份额的近一半市场份额,而且很大一部分做的是跨境ETF,中国在这一方面也将会有这样的产品。跨境ETF需要克服的问题包括外汇管理、交易时间、交易方式的不同等问题。这些复杂的因素造成了运作上的诸多难点,当环节比较多的时候,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一定的风险,这些问题的核心是风险管理。 到目前仍旧没有推出跨境ETF产品的原因,一是监管部门还在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二是目前国内ETF的运作模式采用场内申购和赎回,有很高的难度和挑战。相比较而言,在场内交易的模式下,所有的投资者都可以参与,牵涉的人很多,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协调处理,这要求我们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出任何问题,现在要解决产生这些风险的因素。 证券时报记者:国外的巴克莱是比较知名的指数基金公司,在中国,基金公司是否可能往巴克莱的方向发展? 王政:我认为在中国是有出现巴克莱公司的可能。首先,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到二十年还会是一个持续向上的趋势,随着财富的积累,老百姓对专业财富管理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美国的资产规模之所以能达到现在的水平,主要来源于它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未来中国的经济体也会逐渐增强。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管理公司时会主要选择实力比较强的基金管理公司,国内居民不仅要在国内投资,更要实现国际化的投资,而指数型基金就是很好的投资工具之一。 证券时报记者:很多投资者不认可指数基金,请您谈一谈您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 王政:指数基金在中国确实没有完全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在国外也经历过了这样的过程。指数基金从上世纪70年代诞生,一直发展到现在,经历了30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几次金融风暴之后,随着投资者对信用风险的重视、对资产透明度要求的加深,指数基金才开始渐渐流行起来。指数基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投资者的需求:既能够让投资者了解到投资组合的成分,又能够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虽然指数基金短期在某些时段内可能跑不赢主动型基金,但是从长远来看,指数基金还是能获得高于主动型基金的收益,因为主动型基金要连续获得超额收益是比较困难的。研究显示,在3 至5年的投资区间内比较,除去费用后,指数基金能跑赢一半以上的主动型基金。 证券时报记者:您管理的超大盘ETF是跟踪超大盘20只股票,您对2011年的蓝筹行情怎么看? 王政:我认为,上半年的政策还是以宏观调控为主。最近的数据显示,通胀还没有完全被控制在合理水平上,还有上升的可能,经济增长也比预期要高,存在过热的风险。政府在这两个方面都控制的话,可能会继续加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这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市场的表现反映了投资者对政府可能采取的调控措施的预期。 下半年,调控政策出台得差不多,经济也比较稳定后,市场会出现比较好的预期。这个预期对低估值的大盘股来说机会更多些。 另外,中国在做一个结构性的调整,也就是所谓的转型。无论是政策的支持、投资资金的流向,都偏重于成长性较好、又符合转型方向且有成长趋势的企业,它们会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