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大高金MBA严弘教授解读中国对冲基金的挑战.
上交大高金MBA严弘教授解读中国对冲基金的挑战
上交大高金MBA严弘教授解读中国对冲基金的挑战 MBAChina 【MBAChina网讯】6月23日,《上海证券报》刊发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教授的采访报道,对于中国对冲基金目前面临的挑战,他指出,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对冲工具的不足,以及融资融券成本昂贵。
对冲基金爆发前夜 寻迹市场“狩猎者”
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像对冲基金一样备受瞩目与争议。从华尔街过亿年薪的光环到存活期超过5年的公司不足半数的魔咒,它承载了太多残酷的现实与光荣的梦想。
种种迹象表明,在国内,这个充满“疯狂淘金客”的行业已经进入爆发增长的前夜。
一方面国民财富快速积累要求收益较高风险可控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信托刚性兑付打破指日可待。主动或被动之间,阳光私募转向不依赖股票牛熊市的对冲产品成为大势所趋。
从华尔街海归到本土精英,从草根实战派到公募大佬,无不孜孜寻求绝对收益的“圣杯”,备战不日到来的爆发式增长。
作为资管行业的头号正规军,公募基金发展到1万亿规模,苦苦等待了8年,而从1万亿增长到3万亿却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
对冲基金的崛起,会成为公募基金翻版吗?在中国,野蛮生长的对冲基金又会演绎出怎样的传奇?
宽客帝国:
理科精英的数字游戏
在位于上海长柳路58号的证大立方大厦10层的会议室里,林成栋正在给研究部的同事们开策略会。这间和“高大上”不沾边甚至有些不起眼的房间里,每平方米却可能拥有数量最多的精英学霸。
“本来以为我们一个25岁清华博士毕业,发表过13篇SCI论文的同事,已经足够学霸了,没想到一个新同事不仅自己是学霸,他太太15岁就上北大,21岁就从北大硕士毕业了。”林成栋说,他麾下聚集的都是此类理科精英。
目前富善投资10人左右的投研团队中,涵盖数学、物理、统计、金融工程、计算机各类专业人才。在富善,就连负责营销的销售交易部总经理李宁也是复旦大学理工科出身。
与大多数机构专注基本面定性研究不同,他们的工作是定量分析。根据大量历史数据,统计各因子间的关系,运用金融理论模型和数学方法构建策略模型,通过自主研发的IT系统实现自动化交易。
A股近几年的熊市是量化交易成长的沃土。林成栋最早是朱雀投资的创始合伙人之一,专注研究市场中性、套利等投资策略。在协助开发的量化策略并被证明行之有效后,开始自立门户。由于看好量化对冲的市场空间以及林成栋本人的能力,朱雀投资也进行了参股。
过去一年中,富善投资以出众的表现闯入各方视野。其较高风险产品线去年年化超过40%,回撤大约8%左右。而其较低风险的产品线中,收益率达到了8%,回撤极低。
“国内量化投资市场刚刚起步,机会很多,没什么特别有品牌的公司,很像90年代的美国。”林成栋把自己的标杆定为英国的元盛资产,这家1997年成立目前管理规模数百亿美元主攻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领域的对冲基金,95%的交易由程序完成。
所谓CTA,即管理期货,是第一个可以在中国市场全方位展开的对冲基金策略。从股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外汇及信用等大的资产类别讲,国内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产品相对较为丰富,且设置比西方还先进,亦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作为对冲基金中的大类品类中的一种,CTA策略已然成为众多狩猎者势在必得的之物。
“我07年刚到朱雀跟李总(李华轮)做投资的时候,还没有几个人知道私募是什么。没几年的工夫,就已经家喻户晓了。”林成栋说,量化投资目前就处于这个阶段。
他坦言,目前对量化对冲的投资理念很多渠道及投资者还不能完全接受,但随着净值曲线的持续稳定成长,“被认可早晚的事情”。
狩猎者整装待发
如果说,量化投资的风行给A股投资文化带来了一缕清风,那么对冲基金的理念则是投资哲学的一种颠覆。
按照主流*私募的理解,狭义的对冲基金是利用股票波动率而非单纯上涨赚钱。广义的对冲基金则可以使用几乎任何投资策略,只要是以绝对回报为投资目标,按照一定比例提取业绩回报者。
“对冲基金,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也称避险基金,实际上是将某种不愿意承担的风险运用衍生工具进行剥离的基金。”理石资本总经理周理告诉记者,风险控制得当的对冲基金比普通投资产品更稳健,回撤更低。其投资策略也可谓灵活多变,包括多空对冲,宏观对冲,也可以是单纯多头或空头,或者量化定增等。未来在个股期权推出之后,可转债套利、统计套利等一系列在海外市场较为成熟的投资方式都可以尝试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国内对冲工具还较为有限,但在能够试水的领域国内私募基金几乎均有涉足。
被誉为对冲基金领军人物的同安投资总经理陈东升,把自己的核心策略定在了量化定增及策略联盟。
所谓量化对冲就是到市场上寻找一揽子定增产品,进行批量投资,然后用沪深300或商品期货进行对冲,回避市场下行系统性风险,获取个股阿尔法收益。
策略联盟则来自世界上管理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经验。这家规模管理资产规模达1600亿美元的基金公司,也是少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也能够赚钱的公司。
陈东升表示,目前已经找到市场上排名前列的十几个机构进行联盟,定期交流对市场的最新见解,根据市况选择合适的市场策略。如果市场环境更适合其盟友投资,陈东升会将一定比例资金交由合作机构打理。这部分资产陈只收取一部分固定收益,其余部分由合作机构收取。陈东升团队则负责对受托资产回撤进行严格监控。
上述管理思想与周理的“T”字论不约而同。周理认为,每个对冲基金就像一个个单独的“T”字型。T字横向很短就像对冲基金可能跨度很窄,但竖向很长象征着私募在某个领域钻研很深。
“在对冲领域,没有谁会‘花红百日’,一个个的T字意味着大多数私募只能在某个策略上有所专长,而能力圈有限。”除了策略联盟解决能力圈不足的问题,还有私募瞄上了FOF(Fund Of Fund)、MOM(Multi-manager Fund)以及FOHF( Fund Of Hedge Funds)领域,上述策略是做“猎手的猎手”。主张将资金投资到不同的基金中去,在无论何时都能通过优选基金经理获得绝对收益。
凯石投资总经理陈继武此前将海通证券娄婧、国金证券张剑辉等基金研究领域*团队悉数纳入麾下。他称,未来会把FOF、MOM作为自己的核心策略之一。而与目前市场上现存的上述基金做法不同,陈继武把重点放到了人上面。
“我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给任何一个市场上的基金经理出具评估报告。”陈继武说,为何此前的FOF、MOM在国内都不甚成功?因为他们研究的是产品而非基金经理,而我们就是要把产品研究到管理人层面。
据悉,凯石正在和国外大型投资机构洽谈合作,希望帮助有意向投资国内的海外机构管理资产。
阳光私募的对冲策略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备战随时可能到来的爆发性增长,更有阳光私募前瞻性的瞄上了资本市场这一利器。
申毅投资,这家由华尔街归国人士申毅于2004年创办的以量化对冲为主要策略的对冲基金,即将成为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阳光私募。
业界猜测,目前申毅管理资产在20亿以上,挂牌新三板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募资,而是得到股权的重新评估。此外,首家登陆三板对公司知名度也会有较大提升。
“国外的黑石最终也会选择资本市场,资产管理行业借助资本市场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华尔街有着多年实战经验的申毅,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理解和认知或许更为深远。
在“正名”与“爆发”之间2014年6月16日,重阳投资裘国根、弘毅投资赵令欢、红杉资本沈南鹏等*私募大佬罕见齐聚北京。
这一天,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京举办第三届年会。此次年会,协会第一次将私募人士纳入邀请。
据悉,会场座次按照监管机构领导、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私募股权基金分别排列,基本上大多数阳光私募基金都由公司一把手出席,就连尚未成为协会会员的部分私募机构也派出了高管基金参会。上述大佬当日就投资热点,“梦想清单”,发展趋势等侃侃而谈。
有敏锐的观察者评价道,“首次被监管层召唤,私募大佬齐齐亮相,坐足一天之外还要给领导鞠躬,围着处长交流,私募基金的首次集体亮相显得非常谦逊。”而此前的2014年3月17日,更是被称为对阳光私募基金有历史意义的一天。当天,基金业协会公示了首批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包括上海重阳在内的首批50家机构取得私募基金管理资格,宣告“阳光私募”迈入正规军时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被官方认可对私募行业来说意义非同一般,然而天时地利的机缘也不可小觑。
近几年A股指数一蹶不振,运用金融衍生品的中性策略、套利策略、股票阿尔法策略以及专注商品期货的CTA策略成为众多私募追寻的热点。
“毕竟对于私募来说,绝对收益是公司生命线,必须找出不依赖市场单边行情的产品策略才能生存。”某私募老总慨叹。
此外,作为高净值客户的吸金利器,信托产品以10%左右的稳定收益成为傲视几乎所有理财产品的品类。不过,业界普遍认为,这种好日子快到头了,信托刚性兑付被打破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谁能成为信托产品的替代品,自然可以分享10万亿信托份额的大蛋糕。
然而,机遇决不仅止于此。在16日召开的年会上,基金业协会发布了一份名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下称《纲要》),描绘了基金业乃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
《纲要》提到,要实现资产管理行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到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10万亿元之际,将资产管理行业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主要新兴市场35%的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届时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将达到40万亿元左右,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据重阳投资裘国根测算,目前阳光私募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估计在2500亿元左右,仅占40万亿资产管理规模的0.6%。与海外约4%的占比相比,从国内外私募基金还有相当的空间。
在有利可图的道路上总是人满为患。几乎可以被称为阳光私募代名词的对冲基金一夜之间“枝繁叶茂”,似乎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谁在掣肘行业发展
未来发展空间自不必说,不过挑战同样严峻。
“首先是可供对冲的工具不足,”肯阳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辉对记者表示,这一问题是中国市场目前最大的挑战。目前国内市场只有股指期货以及商品期货,国债期货流动性不足。来自华尔街的他常常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事实上,由于对冲工具有限,策略趋同导致量化策略产品收益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16日,66只量化产品中,41只实现正收益,最高收益率为10.25%,收益超过5%的仅13只。而在全球范围,优秀的量化对冲投资收益在20%-30%之间。
“目前的量化基金已经从初创期进入到成长期,在初创期量化投资利润较高,因此基金并未顾及成本,而在成长期,随着利润下滑,成本控制将成为基金管理的重要部分。”中国量化投资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健武分析认为。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严弘也认为,中国对冲基金仍然面临了一些挑战,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对冲工具的不足,以及融资融券成本昂贵。
此外,国内的信托产品隐含了很多刚性兑付,或者隐性担保的局面,使得大家对投资合理回报会有较高预期,这个可能对对冲基金在下一步发展,特别是投资到二级市场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障碍。
严弘还指出,国内私募行业同时面临第三方服务体系的匮乏,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商机。同时监管体制目前有很大的限制,这是对对冲基金本身缺乏的了解造成的。
“现在很多人对对冲基金的理解主要来自光大“乌龙指”事件、索罗斯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对冲基金在国际舞台呼风唤雨,通过狙击做空甚至造成局部金融危机,让投资者对它有一种天然的反感和畏惧。”资深市场观察人士朱邦凌撰文指出,对冲基金发展最大的障碍之一,是投资者的误解和市场的接受程度还较低。
同时,A股市场长期都以多头为主,大部分投资者的思维模式往往被定格在传统的多头之上,不愿意接受做空对冲的投资理念。
种种因素掣肘之下,国内私募基金从投资规模到投资策略均有待革新。
据统计,目前全行业5亿规模以上的只有72家,大多数都是规模很小的基金,去年年底可以看到5亿规模以上的135家,400多家都在一亿到五亿之间。此外这些基金中80%都仍停留在单纯的股票多头策略。
不过形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就总体量来说和平均规模来说,过去几年都有非常大的飞跃,我们今年增长的势头也不亚于去年,今年我们看又有一个新的增长。”此外,严弘观察到,对冲基金投资的策略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这几年QDII到大宗交易型、股票商品套利,债券市场指数型、量化对冲等策略层出不穷。
业界预计,随着个股期权的推出,新策略、新的投资机会将不断涌现,令中国对冲基金行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虽然这一行业还处在萌芽阶段,但可以预见,在未来的5-10年里,其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也将是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公募基金规模从零开始增长到1万亿,用了整整8年时间,然而从1万亿飙升至3万亿却仅用了8个月。
目前2500亿规模的对冲基金,能让类似剧情再次上演吗?
更多产经资讯推荐:
《上交大高金MBA朱宁教授解读“家化之战”》
《商院案例:面对“病马”企业该怎么做》
《商院关注:揭秘中国国企9大隐性福利》
欲了解更多关于产经资讯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emba/embacjzx/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