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要重视可持续发展

产业集群要重视可持续发展 更新时间:2010-2-23 23:53:45   阅读提示: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如果集群内核心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有可能导致整个集群的衰败。要把地区主导优势产业的规模做大、综合实力做强,产业链条要拉长。

产业集群是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大量相关企业的地理集中、以灵活专业化为核心的社会网络、积极向上的良好创新氛围、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以及路径依赖性,是产业集群获得成功并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这种产业集群将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可以说,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是提升我国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产业集群的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我认为,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产业集群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

一是结构性风险。由于产业集群是围绕某一产业甚至产品发展起来的,其产业结构往往比较单一。国内外经验表明,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市场波动、消费形式变化和政府政策的影响,由此造成地区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

二是周期性风险。无论是产品、产业还是产业集群,都具有其生命周期性。当集群核心产业和产品处于成熟阶段,或者当集群处于成熟和调整阶段,如果不及时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很可能由此导致整个集群的衰退。

三是环境的变迁。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的增加,将导致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而周边成本更低的新竞争者的出现,将构成一股推力和拉力,促使集群内企业向其他地区转移。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中国的产业集群大多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低,销售价格低,其出口量往往占世界市场的很大份额。这样很容易激发国际贸易摩擦,使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有机可乘,如通过技术性壁垒和反倾销条款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

产业集群的衰退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除了集群风险之外,产业集群的衰退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由于外部环境和竞争优势的变化,以及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生命周期,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升级和创新,否则,将有可能出现集群衰退,原有集群将逐步被新的集群所取代。一般地讲,导致集群衰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要素和相关产业的不断集聚,导致资源竞争加剧,生产成本增加,发展空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一旦这种集聚不经济达到一定的临界点,并超过集聚经济所带来的好处,将促使要素和企业向其他地区大规模迁移。

二是由于过度竞争产生的“柠檬市场”效应,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产业集群内,大量中小企业的相互集中或地理邻近,将有利于新思想和创新的扩散,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之间相互模仿和学习,由此导致集群内模仿之风盛行,尤其是在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显然,如果这种模仿不能及时向创新方向转化,甚至发展成为仿冒、造假,将会产生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由此导致整个产业集群出现衰败,严重时甚至会走向毁灭。

三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丧失。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如果集群内核心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或者缺乏核心竞争力,也有可能因核心企业的衰退而导致整个集群的衰败。

四是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大规模迁出。要素成本的上涨、优惠政策的到期、软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恶化等,都有可能导致集群内企业向外迁移。当集群内现有企业大规模迁出,而新进入企业很少时,集群最终将走向衰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要防范产业集群风险,避免产业集群走向衰退,对地方政府而言,应该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不断改善和优化环境,健全配套服务和支撑体系;延伸产业链,提高本地生产配套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外来企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解决外来企业的“落地生根”问题;发展虚拟产业集群等等。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要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防止集群走向衰退,关键还是要提升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促进集群不断升级。显然,一个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就不会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能力,就难以实现集群的持续发展。也只有真正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中国现有的产业集群才有可能摆脱目前依靠低成本、低价格求生存的状况。可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是积极培育一批主导优势产业链。一个区域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其优势产业的竞争能力大小。而这种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是由地区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共同决定的。对一个地区来说,要提升其产业竞争力,就必须以整合地区比较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以主导优势产业为核心,延长产业链条,逐步打造一批主导优势产业链。也就是说,要把地区主导优势产业的规模做大,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做强,发展层次和技术水平做高,产业链条要拉长。这样,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资和相关环节的本地化,完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促使地区主导优势产业逐步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并最终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是进一步完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生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核心是建立在社会化和网络化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和新型专业化分工体系。为此,应加强企业间的前后向联系,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不断完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同时,加强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并根据各地的条件,建设半小时、1小时或2小时产业协作配套圈。这样将可以降低地区综合商务成本,提高整个产业的抗外部干扰能力,促进外来企业“落地生根”,推动区域经济走向融合发展,避免区域产业发展因环境变迁而出现大规模的迁移,甚至走向衰退。

三是加强社会网络和中间组织建设。发达的社会网络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为此,要支持和鼓励产业集群内的信息服务组织和网络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减少企业由于独自搜集信息造成的成本浪费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加强有利于生产者和市场互动的公共机构和交流手段的建设,鼓励企业和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建立为生产者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的本地公共机构;加快信息咨询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信息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培育各种社会化的中间组织,特别是那些具有监督职能的公证机构、仲裁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

四是推动工业园区向集群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各地建有大量的开发区、高新区以及各类工业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园区化推进较快,基本上起到了获取集聚经济的效果。但是,这些园区大多产业门类混杂,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更没有形成一个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化市场组织网络,离真正的产业集群的要求还具有较大差距。为此,需要在继续推进园区化的基础上,加快产业集群化的步伐,鼓励有条件的园区逐步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可以说,集群化是工业园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将有利于提高园区的整体竞争力,解决外来企业的“落地生根”问题。

五是积极鼓励中小企业的集群式创新。集群式创新是近年来出现的建立在企业间互动合作和社会化网络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创新组织形式,它可以实现不同规模企业创新方式的完美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促进和鼓励集群式创新,当前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集群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土地、资金、人才引进、税收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引进外来人才尤其是归国人员,促进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合作,推动多个企业共同合作研发。

无线动作捕捉技术

有线动作捕捉技术

动作捕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