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权威解读――《2019年中国公募基金研究报告》正式出版

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权威解读――《2019年中国公募基金研究报告》正式出版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MBA中国网讯】2018年,中国金融行业监管保持从严态势,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防范系统性风险是当前环境下金融工作的总基调。这一年,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合并组建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加上2017年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新框架确立,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逐渐转向协同、统一监管,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

自1997年10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来,至2018年,我国公募基金已经来到了规范化发展的第二十二年,行业的监管严格化、资金丰富化、产品多元化和投资者大众化,标志着公募基金向着愈发成熟的方向发展。截至2018年底,市场上仍在运行的公募基金数量达7614只,资产管理规模近13万亿元,达到新高,较2017年增长了12%。公募基金行业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基金数量还是从管理规模来看,都已然成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中不可忽视的专业机构投资者。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通过科学全面的研究,对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和业绩表现进行系统性梳理,研究成果《2019年中国公募基金研究报告》于日前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8年,公募基金行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作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补充,养老目标公募基金产品正式问世,标志着公募基金进入了服务个人养老投资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布局指数化产品的力度加大,除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基金外,一系列细分领域的指数型产品也不断涌现。而在几年前的“公奔私”潮之后,在政策支持下,“个人系”公募基金开始兴起并壮大,可以说是公募基金行业探索更加完善的股权和治理结构的一大举措。

在业绩表现上,报告以股票型基金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发现近五年(2014~2018年)股票型基金的涨幅则低于大盘指数(万得全A指数),同时,在近五年(2014~2018年)大盘指数的夏普比率和索丁诺比率比股票型基金对应的比率更高,这说明公募基金要在长时间战胜大盘指数是相当困难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一只优秀的基金是他们投资成功的关键,而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报告以基金的数据为主线,假设一只基金由同一位基金经理(或一个团队)管理。回归结果显示,近五年(2014~2018年)有23%的基金经理具有选股能力,2%的基金经理具有择时能力,且这种能力是由于其自身的投资才能。

特别地,今年的报告收集整理公募基金经理的数据,并新加入了对股票型公募基金经理选股和择时能力的研究。报告将公募基金经理分为在职和离职基金经理两组,发现在选股能力方面,分别有29%和26%的在职和离职的基金经理具有显著的选股能力;在择时能力方面,分别有12%和15%的在职和离职的基金经理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相比较而言,择时能力更难获得。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发现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即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越强,其择时能力越弱;而择时能力越强的基金经理,选股能力越弱。

此外,报告还探讨了公募基金的业绩是否可以持续,投资者在选择一只基金时往往会关注其过往的业绩,甚至盲目参照各机构所公布的排名选取基金。检验结果显示,基金的业绩基本不具有持续性,过去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不一定在未来能够持续获得优秀的业绩,只有那些夏普比率较低(或风险调整后收益较低)的基金的业绩有一定的持续性。

《2019年中国公募基金研究报告》通过定性的归纳总结和大量的数据分析,力求以客观、独立、深入、科学的方法,对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一些基础性、规律性的问题做出深入分析,使读者对公募基金行业整体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加深对公募基金发展现状的理解。同时也为关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份可以深入了解公募基金的参阅材料。

商业观察

最新Bitget交易平台安卓版App官网下载地址

女性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