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回顾
中国“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回顾
中国“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回顾 更新时间:2010-10-14 6:36:21 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将讨论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2011年至201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下基调。 以下就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进行回顾: ――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47%。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 ――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23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贫困人口继续减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000万人。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 ――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行政管理、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突破,市场监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更加协调,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5%,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 ――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在日本完成博士学位并工作六年之后,蔡茂林决定不再流连于国外优厚的生活工作条件,于四年前接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邀请回国任教。“选择回国,正是因为看好国内的发展空间。”蔡茂林说。 从事气动节能研究的他在一年前创办了北京爱社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一些正被巨大能耗困扰的中国企业设计实施整体节能方案。 “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巨大的潜力正等待开发。尤其是在节能环保领域,今后的增长将会是爆炸性的。”蔡茂林告诉记者。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紧锣密鼓。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空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北京的经济学家们对此保持乐观情绪。 “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已经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调整经济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将焕发出内生活力,中国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空间。”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甚至是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世界经济难以迅速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的外需依然低迷,而中国现行发展方式的体制性缺陷和结构性瓶颈进一步凸现。 “我们不能再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此前曾经表示。 >详细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