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肺癌大会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肺结节
在刚落下帷幕的第 19 届世界肺癌大会的“中国日”上,由来自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白春学教授团队的胡洁教授带来的一项来自中国关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肺结节的报告得到了整个专场的聚焦,整个会场济济一堂,互动活跃,氛围热烈。
此次世界肺癌大会主题为协同治疗肺癌。人工智能随着硬件、数据和算法的加速成熟,已经从研究领域进入到应用层面。医学人工智能作为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细分领域之一, 正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包括就医虚拟助理、医院管理、辅助诊疗、药物 研发、医学研究、疾病风险预测和健康管理等。据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全球投资额从2013年约10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约140亿美元,风口之下,智能医疗在资本引擎与技术发展的助推下,已经开始在临床领域真正的帮助医生,并令患者受益。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胡洁教授
胡洁教授表示,肺癌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癌,尽管低剂量螺旋 ct(ldct)筛查可以降低肺癌死亡 率,但 ldct 的高假阳性率和肺癌的异质性,以及中国的庞大人群让中国肺癌筛查一直很难有大的突破。
而借助人工智能开展肺癌早期诊断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医生从繁琐重复低效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提高诊断效率及准确率。医生就可以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优化上有更多的投入,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诊更多的病人。
这对于专家来说,是一个解放。而对于二三线区域的基层医生来说,则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因为技术带来的最终还是平等,地区性的医疗水平差异,会因为技术进步而大幅缩小,在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帮助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规范性。而对于某些无法在本地完成的治疗(例如重大手术等)则可以再去大医院进行,这样会大大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让更多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即可获得更准确的诊疗,同时还不必花费太多金钱。
作为一所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也积极参与并支持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希望利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肺癌筛查的痛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也是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办公室所在地。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自2008年即在国际上提出物联网医学,2012年开始人工智能诊断肺结节的工作。从最初应用国外技术,到合作研究应用支持向量机技术、影像组学、深度学习等研究搭载物联网平台,整合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和 ar 等技术,建立了自主肺结节诊断系统(baidx),在多个医疗场景中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各医疗中心的诊断质控和数据共享、患者教育体系等。
目前,该系统集成的图玛深维肺结节智能诊断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对肺结节的诊断,包括结节的检出、定量定性分析、随访中结节的自动配对比较、结节的检索、疾病诊断和风险预测等。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教授曾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例如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系统为肺结节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图玛深维的人工智能产品完全符合中国医生用户习惯,不仅能找出肉眼难以识别的结节,而且能判断良恶性。大大减轻了医生重复性的工作,帮助促进开展肺癌早筛,社会意义巨大。目前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正在与图玛深维进行深度合作,希望共建标准化的诊疗流程。
胡杰教授最后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主要瓶颈之一在于用于训练深度学习的中国医疗整体大数据的量和质。而如今医疗领域如何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已是时不我待。
附:世界肺癌大会(wclc)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会议,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超过7000名与会者代表,共同讨论胸部恶性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参会者包括外科医生、医学肿瘤学家、放射肿瘤学家、肺部学家、放射科医生、病理学家、流行病学家、基础研究科学家、护士和相关的卫生专业人员与患者代表。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 iaslc)是一个致力于肺癌研究的唯一的一家全球性组织,成立于1974年,由致力于肺癌领域的专家们发起和创立该协会的会员包括100多个国家的5000多名肺癌专家。
该组织在肺癌的病因学、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以及所有与肺癌相关的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医学团体与大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