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赛道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巨头们不断使出各类招式探索、试水,想在ai的产业落地竞赛中拔得头筹。本来在产品技术上互相模仿借鉴也是常事,不过与前几次科技革命不同,在ai赛道上,中国公司不仅没有落后、还进入了领跑者行列,在产品创新、技术甚至战略上都不断被国外巨头模仿。

7月25日凌晨,谷歌李飞飞和李佳在google cloud next 18大会上面向客服行业重磅推出“客服中心ai(contact center ai)”,并称其是行业解决方案产品,是一款可以以假乱真的人工智能语音客服,谷歌甚至还寄望于靠contact center ai“逆风翻盘”。不过,相似的客服ai其实百度早就推出过——早在2015年百度世界上,李彦宏就曾发布一款名叫“度秘”的智能机器人助理,在2016年又推出了可以在肯德基帮消费者点餐、支付的度秘机器人。在今年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百度ceo李彦宏现场向众人演示了百度智能语音客服,面对各种琐碎提问均可对答如流,还凭借出色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和准确的回答轻松通过百人级图灵测试,此次给受邀参会的开发者打电话确认参会也是由智能语音客服完成的。

开发者大会上展示的百度智能语音客服

据了解,百度智能语音客服基于百度的 “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其包括数据语义、知识语义、视觉语义、语音语义一体化和自然语言语义等等。而在语音对话方面,则应用了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让ai有能力回答“超纲”问题;同时运用语音语义一体化技术,将传统的拼接技术和最新的wavenet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语音合成听起来更自然,既保证了拼接时说话人的情感,又保证了在wavenet技术中输出声音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需要使用的数据和成本。谷歌的contact center ai中如deepmind wavenet的语音合成技术显然也是发挥这类功能,但与百度智能语音客服相比还略逊一筹,搞不定的时候还需求助于人类客服,技术上来讲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谷歌虽是全球互联网的元老级公司,在ai产品创新、商业化落地思路、战略上却多次落在百度后面。先说无人驾驶,虽然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起步早,却因开发不良放弃转为与厂商合作,2017年有起色,前不久才发布了waymo在亚利桑那州的无人出租车试运营计划,而百度则是一入局就走厂商合作的路线,并计划5年内推向市场,如今量产的阿波龙已经面世,在多地的无人驾驶落地计划也受到国家政策和产业生态的大力支持。以致国外媒体整天忧心忡忡,担心美国失去无人驾驶先机。

在出行方面,谷歌还在谷歌地图中加入ar导航功能,但这一功能其实在百度地图和阿波罗应用平台中也早就投入应用了。2017年,百度地图全球首发ar导航能力,凭借道路吸附图像算法及能力,推出路线吸附、传感器数据平滑、道路匹配、ar路线规划等多项核心能力,并且可以实现语音交互、支持惯性导航等新体验。 时至今日,百度已经有了车载量产方案,走起商业化,谷歌显然还要望其项背。

从核心业务层面,谷歌也有不少模仿的嫌疑。2017年7月份推出谷歌新闻+ai方案,在搜索app经典搜索框下面设置feed流,纳入有关用户喜好的个性化内容加入信息流赛道与对手竞争红利。对中国用户来说,这一功能并不陌生,因为早在2016年,百度就开始布局,在包括百度app、百度浏览器等在内的百度系产品中陆续引入feed流功能,结合人工编审、ai内容理解能力和知识图谱关联能力打造ai推荐引擎,并依托此增长点在用户体验、财务数字上都交出了不错的成绩。

除了产品技术层面,谷歌在公司架构调整上也与百度如出一辙。今年4月3日,谷歌公布的重大架构调整方案中,将公司重组为核心业务和创新技术两大平台,其将搜索和人工智能业务分拆为两个独立部门,让所有的ai计划更加便于统筹管理,搜索业务也更为专注,这是2017年以来其第二次在重大事务上追随百度。在人工智能这场战役是从战略到技术、产品的全面竞争,在组织架构上,百度又走在了前面。谷歌此次组织架构调整基本上高效仿了2017年百度的架构调整——明确转型为ai公司,划分主航道、护城河,成立单独的人工智能体系。一系列的调整也给百度带来了诸多回报,搜索核心业务稳固不说,财务表现也相当两眼,展示了ai强大的商业潜力。

大公司之间做某一领域的思路相似其实也很正常,但是次次落后总是不太妙。无论是百度、谷歌还是中美各大公司,想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竞争力,还是要时时争先,不落人后,用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证明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商业价值,并长期坚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动作捕捉服务

真人动作捕捉

虚拟动作捕捉技术

动作捕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