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又来到盘点经典三大基民维权案例
“3.15”又来到盘点经典三大基民维权案例
“3.15”又来到盘点经典三大基民维权案例 更新时间:2010-3-13 0:03:09 一年一度的“3・15”即将到来,在各行各业都出现维权的呼声里,自然也少不了基金行业。据调查,消费者对基金公司的不满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夸大收益;二是费用过高。
根据本报“3·15金融投诉调查”问卷的结果,消费者对基金公司的不满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夸大收益,有21.7%的人投票;二是费用过高,有19.4%的人投票。如何甄选适合自己风险偏好度的基金,是基民在认购或申购基金时优先考虑的问题。
首先是基金的迁徙现象严重,明星基金经理们弃公募而去,部分基金公司爱规模不爱业绩,“铁公鸡”们依然坚持不分红;而去年接连爆发的乌龙门事件,又令投资者蒙受损失。
可是,当事基金公司应对出错的做法,仅是一纸冰冷的公告,没有人为此负责,更没有提及投资者利益的弥补。
“以持有人利益为核心”,是否已经沦为一句口号?
问题1
一对多专户业绩不如沪深300涨幅的一半
“一对多专户”产品成为基金公司夸夸其谈式营销最典型的一例。
自2009年9月份推出以来,“一对多专户”产品的表现与公募业绩相比,还不尽如人意。
案例“买指数基金费率还低些。”
杨女士在去年10月认购了两只一对多专户产品,均是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发行的。但一个半月后,产品公布收益率分别为6%和8.7%,都不如同一时间段的指数涨幅。“早知如此,还不如去买点指数基金,费率还低些。”杨女士抱怨。
杨女士的遭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