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共建飞地经济构筑一体化开放发展新格局
东北共建“飞地经济”构筑一体化开放发展新格局
东北共建“飞地经济”构筑一体化开放发展新格局 更新时间:2010-9-19 5:50:23 记者近日在东北采访了解到,东北四省区打破地方保护壁垒,相互在沿海沿边地区加快建设“飞地经济”,原来按行政区域布局的支柱产业,开始向具有地缘开放和市场竞争优势的沿海沿边集聚,构筑互利多赢、共同发展的一体化开放发展新格局。
“辽宁很快将组织一个多行业联合考察团,赴黑龙江、内蒙古沿边城市选择建设辽宁飞地的理想地址,计划建设一个以资源开发为主、年物流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的综合性产业物流园区;同样,吉林、内蒙古方面也准备在锦州港和丹东港建设各自的出海口飞地”。
辽宁省发改委振兴处处长宁国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受旧有政绩观及考核机制影响,各地都在努力将资金和项目招到本地、留在本地,但在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推动下,东北各地开始转变观念,通过共建“飞地”共享沿海沿边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
“飞地经济”是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甲地招来的资金和项目被允许放到行政上隶属乙地的园区内,双方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互利共赢。今年4月在沈阳召开的首届东北四省区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上,提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黑龙江、内蒙古沿边经济区内鼓励互设“飞地”,并为内蒙古设立能源外运的业主码头。
辽宁在启动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已率先在省内实践“飞地经济。2006年初,辽宁就决定在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为缺乏出海口的朝阳、阜新两市,设立2平方公里的”飞地“,”飞地“内企业上缴省级税收增量全部返回给”飞地“提供市和使用市,由两市各按50%的比例分留。在大连市的统一协调下,土地资源紧缺的海岛县长海县出资9400万元,在隔海相邻的普兰店市购买一块4平方公里的”飞地,围绕自己的海产品资源优势建设产业园,近3年内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这不仅对构筑东北一体化开放格局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也有效突破行政体制壁垒对产业布局的束缚”,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向平认为,“共建飞地”将进一步推动各类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律在更大范围内配置,重塑东北产业格局。
近年来,地处东北腹地的一汽集团、中国一重集团、鞍钢集团等一批知名大型国企,在各级政府部门支持下,纷纷入驻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各自的出海物流基地和临港产业新区,由于更加接近销售市场和原材料市场,大幅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中国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军表示,每件加氢产品一般都会超过500吨,在内陆运输非常困难,集团将加氢反应器制造项目从远离大海的富拉尔基移向大连后,极大方便了产品销售,年产值跃升到50亿元左右,占领了国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鞍钢在营口港附近新建的鲅鱼圈新厂区也已全面投产,从海上运来的煤炭、铁矿石等原料,通过一条2.8公里长的传输通道可直接运至厂区,仅运费一项每年就比鞍山老厂区节省成本13亿多元,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辽宁省委党校省情研究所所长高中理说,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东北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正在加速向沿海沿边转移,东北四省区以更加开放胸襟和改革精神共建“飞地经济”,必将进一步共享更大效益回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