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

,这个并列式地理名词,名扬全国已有40年。

没有省会地位加持,苏州、无锡、常州身为“普通地级市”,吃的是草,产的是奶,但在经济实力这个核心领域,硬生生击败了众多省会城市——甚至直辖市。

要说最不容易的,还是地盘最小、人口最少的常州。因为GDP总量的劣势,历史底蕴深厚的常州,在各类吸引眼球的“排行榜”上,几乎每次都输给苏州、无锡。久而久之,就有网民调笑“

苏锡无常

”。

常州青果巷的一座“进士”牌楼

事实并非如此!最近五六年,常州发展速度比苏州、无锡要快。今年1-9月,苏州、无锡、常州的GDP增速分别为1.3%、2.4%、2.8%。苏州大幅跑输常州,无锡小幅跑输常州。

向来低调的常州,怎么做到的?最近十年左右,苏州、无锡分别培育壮大了生物医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常州则是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几乎是“无中生有”地搞出了庞大、完整的

新能源产业链

!如今,俨然已有“

世界新能源之都

”的地位。

岂~曰~无~常~!

01

新能源之光照亮常州

在苏村里面,常州一直是个“好孩子”。他聪明能干,但是领奖台上、聚光灯下,前排中间位置总是没他的份。因为,他的“总分”不够高。

江苏乃至长三角强手如林的城市格局,让常州总是显得有点“灯下黑”。这无疑深深影响到常州官方、民间的集体意识和表达方式,低调务实不张扬成为典型的“常州范”。

但是,一座城市终究要选择获取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地位和声望。用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的话来说,“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必须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定位。

常州出手了!数日前召开的

2022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

(常州工博会),成为常州新能源产业戴上王冠的“加冕”仪式。

数据是惊人的:

今年1-9月,常州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04%、125%、36%,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90%。2022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

常州的动力电池年产值,已位居全国首位,份额高达全国的

三分之一

啊~啊~啊~!

这些数据背后,是一长串在新能源行业内闪闪发光的企业名字:天合光能、理想常州基地、万帮数字能源(星星充电)、中创新航、中科院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宁王”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

难怪,曾有苏州官员感叹,新能源电池、汽车爆发式增长的大机遇,苏州抓得不够好,虽然也有所作为,但与常州相比,就显得格局小了。

最近发布的

《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

,可以算是另一份“旁证”。榜单上前5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常州,苏州位居第7。前十名中,常州是唯一的GDP总量“非万亿以上城市”。从比例的角度,可以说常州的“新能源含量”更高!

20多年前,“李焜耀发现苏州”的故事被广为传播。苏州通过拆解电脑和笔记本的零部件,发起产业链招商,将一家家企业配套齐全。如今虽已不再耀眼,但也仍是苏州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能源产业,“

谁发现了常州

”?这个答案似乎并不重要。反正结果就是,仅仅短短数年,常州的新能源产业就快速成熟,汇聚了整车制造、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池管理系统到电池等

3400多家产业链企业

人类文明,从钻木取火开始启动。能源,是穿越古今、连接未来的核心行业,是永不消退的关键赛道。

在新能源之光的照耀下,常州开始自带光环,或许现在还不够亮,但未来前景很明晰、很可靠。

这道光环,已经体现在人口流入上。解析常州的常住人口数量,2011年至2019年基本平稳,保持在470万左右。2020年开始,常州人口开始快速上升,至2021年底,常住人口达到535万人,两年人口净流入

超60万

这样的流入速度,对常州来说,绝对是

破纪录

的!并且,发生在人口红利大幅衰减、城市吸引人口艰难的现在,更是尤为难得。其中,新能源产业链的贡献率有多高,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是立下大功了。

02

常州让苏州羡慕了

曾经,新能源汽车被各种质疑。如今,市场证明一切。

公安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

371.3万辆

,同比增长

98.48%

除了数据,出门晃一圈就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新能源车占比真的大幅提高了。

这个庞大的市场,常州分到了相当大的一杯羹。2022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

超1100亿元

,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量

突破11.8万辆

,足足占据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的一半以上!

展望5年、10年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会有多大?而提前抢占赛道的常州,能获得多大好处?难以想象!

常州在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的优秀成绩,足以让“最强地级市”苏州分外眼红,甚至有点忧伤。这是因为,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极强,汽车的产业链条可以延伸得很宽、很长。

“油车”时代,与汽车产业格外强大的上海相邻,苏锡常三兄弟受限于政策、时机等多种因素,都没能搞出强大的小汽车整车产业。十多年前,布局在下辖县市常熟的

捷豹路虎

观致

两大汽车项目,曾经让苏州手握成为“汽车城”的门票,但终究没能实现突破。

当“电车”时代徐徐拉开大幕时,苏州曾经也是“早起的鸟儿”。导入、培育的

前途电动车

,凭借酷炫的外形,也曾在媒体上风光数年,奈何产品脱离市场,价格高高在上,没能在市场上获得认可。其他项目,这里略过。

一晃数年,没想到,向来低调的常州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崛起成为江苏省的领跑者、扛把子。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电池、电机、电控。目前,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4家已在常州布局:宁德时代、SK(北电爱思特)、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其中,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更是将中国总部设在常州。

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常州已成为动力电池产能、装机量、产业规模行业领先、全球数一数二的城市。

这样强大的动力电池实力,无疑为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强大基础。

今年10月末,应邀参加常州市委网信办主办、奔流财经社承办的“长三角财经大咖龙城行”活动,零距离、多角度探访了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等环节的龙头与典型企业。

所见所闻,大开眼界!印象最深的,还是位于武进区的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据说这里以前是一大片西瓜地。走进生产车间,瞬间就惊到了!厂房面积之大、生产效率之高超乎想象,视野间看到的各类生产设备,高度智能化的协调运行,车壳一步步变身为完整的新车,场景宛如戏法。一辆车,顶多少个大西瓜?亩均产值、效益的变化,就是先进工业的增值威力。

学习常州好榜样,我期待,苏州也有如此场景。

03

没有“合作创新”,哪来“无中生有”?

苏锡常,常州地盘最小、人口最少。先天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常州与“土豪”苏州完全不能比,与无锡也有些差距。

比如长江岸线资源,这对发展港口、物流、工业具有很大作用,常州只有16.6公里,苏州则有158公里。再比如太湖岸线资源,对发展生态旅游价值颇大,常州只有7.6公里,苏州则有286公里。

当资源不足、地位不高时,一座城市该怎么办?常州的解题方式,是通过“合作创新”将“无中生有”发挥到极致。

最著名的经典案例,莫过于“

中华恐龙园

”。常州与恐龙,两者之间原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但常州人硬是通过真诚合作,创新地获取到恐龙骨架,进而搞成功了“中华恐龙园”,如今升级为“环球恐龙城”。这个案例,是旅游行业的经典之作,其背后蕴含的理念、操作的手法,又何尝不是城市发展的成功之道。

这套“无中生有”打法的威力,在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上,再次得到完美验证。

就说中创新航吧。这家企业从何而来?2015年,从东土大唐……,哦,不对,从河南洛阳而来,成为第一家入驻常州的动力电池企业。短短数年,这家企业就认定了常州是最适宜的沃土,选择将总部搬迁到此。

理想汽车总部位于北京,但生产基地在常州热火朝天,带动大量的就业、税收,还吸引相关配套企业纷至沓来。

“宁王”宁德时代,是全球第一的电动车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其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在溧阳生根发芽。

宁德时代庞大的溧阳基地

当然,常州也有众多本土发展起来的新能源企业。

与这两年热得发烫的电池、电动汽车产业相比,光伏行业似乎有点“老”。到位于新北区的天合光能(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参观后才发现,之前的观念完全错误,光伏产品的应用空间太大了。脑海里畅想一下,各种适宜的荒漠、山坡、湖面等区域,大面积安装上智能化、高效率的光伏板,会对能源格局产生多大的影响?

还有充电桩,这个“配件”的重要性,开过电动车的地球人都知道。万帮数字能源(星星充电),生产自有品牌的充电桩,也为各大汽车品牌生产造型五花八门的充电桩。

星星充电的一位技术高管描述,晚上睡觉,电动车或其他储能设备充电,白天再卖掉一部分。利用峰谷电的价格差,不但可以有很好的收益,而且促进环保。目前在欧洲,由于峰谷电价差相当大,运用已相当成熟。

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一条完善的产业生态链。

中国是一个超大型国家,因此在战略层面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确实很有必要。

但具体到一座城市,就需要有所调整。有钱大家赚,好饭一起做,这种“合作创新”的理念,更能为产业发展构筑起良好的城市生态。

多年来,网络上始终弥漫着对“外资”的刻薄言论。实际上,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只要是来自这座城市之外的资金、技术、人才,都可以算是“外资”,计较什么呢?!

各路资本,都在寻找适宜发展的宝地。常州,就以超前的眼光、十足的诚意,打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各路资本,于是乘势而起、扶摇直上。

房产市场震荡,浮华泡沫消散。未来的城市竞争,必将重归产业主赛道。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8%,占比全国最高,常州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高于全省5.7个百分点,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全、韧性好、开放程度高,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地位巩固,位列全国制造业先进城市第16位。

除了新能源,常州还在碳纤维、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抢占风口。这座“工业明星城市”,未来一片光明。

或许是传承了“

季子三让

”的先贤精神,明明历史、文化、经济、城建都相当出色的常州,一直显得很低调,甚至低调得与其实力不符。

2021年,常州经济总量达到

8808亿元

,名列全国第25位,排在常州之前的,全部都是“万亿俱乐部”成员。而常州,必将是这个俱乐部的下一个成员。

苏州第6名,无锡第14名,所以常州有点LOW?所以“苏锡无常”?这样真的不公平,要算算人数啊!事实上,2021年苏州、无锡、常州的人均GDP,分别为17.75万元、18.74万元、16.6万元,名列全国第5、第3、第9。常州与光环萦绕的苏州相比,人均也就差7%左右。

溧阳是常州下辖的县市。数据的确没法与昆山、江阴这样的强大县市比,但现场走一走,环境好得很,人气旺得很,居民生活水平好得很。

溧阳不再仅有天目湖风光

常州自称“龙城”,古城区有条“化龙巷”。在此特别祝福:

常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苏锡常,都不会差。这次你赢一局,下次我赢一局,在竞合中一起成长吧。

电视家怎么安到电视上

电视家8.0永久免费版

在电视家怎样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