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图遏制地区城乡差距拉大实现包容性增长
中国力图遏制地区城乡差距拉大 实现包容性增长
中国力图遏制地区城乡差距拉大 实现包容性增长 更新时间:2010-10-4 8:12:36 在浙江杭州湾,花费118亿元人民币修建了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在云南泸水县,当地村民只能通过滑索,掠过江面到达怒江对岸。筹集在怒江架桥所需的四五十万元,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十分不易。
在重庆市解放碑商业区,高楼林立、商贸云集,夜幕下的霓虹灯斑斓闪烁、人群川流不息;距解放碑商业区不到200公里,重庆武隆县大山深处一个的贫困村,对大多数村民来说,每月几块钱的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些事情,都同时发生在中国。解决不断扩大的地区、城乡差距,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已变得日益紧迫。
2009年,中国GDP达到33.5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12倍,人均GDP增长超过12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近7%,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地区和城乡差距,也同步拉大。2009年,中国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扩大到3.33∶1.
在经济繁荣的上海市,每人的年均收入达到76976元,而贵州省只有9187元;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有94.1%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人均纯收入要高出农村12000多元。
自然条件、历史原因之外,政策倾斜客观上也是出现地区、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实施了非均衡的发展战略,支持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投资、财税和金融都向东部地区倾斜;计划经济时代,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中国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低价格。
上述政策实施后,东部和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而中西部和农村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如果任由差距不断拉大,难令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地区差距长期过大,容易加剧地方利益竞争,导致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贸易壁垒;城乡差距长期过大,会导致农村消费增长缓慢,制约消费总量增长。此外,差距过大还容易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一些人仇富心理滋长、一些地方社会群体性事件增多等,与差距过大不无关系。
如今,中国希望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为缩小地区差距,中国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从2008年开始三者的GDP增速全面超过东部。中国经济的四大板块逐渐成型。
为缩小城乡差距,官方的政策开始向“三农”倾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政府的投资逐年增加,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继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工业和城市,让进城农民变为市民,逐步融入城市社会。
在上月召开的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国庆招待会致辞中也强调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高层传递出了中国遏制地区、城乡差距过大,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明确信息,这将为“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厘清思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