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理财产品突围净值化下业绩比较基准超7
农商行理财产品突围净值化下业绩比较基准超7%
进入2020年,遭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银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除国有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不少区域性中小银行呈现出同业理财大幅减少、业务收入下滑明显、传统理财产品收益率连续下降、净值型理财增多、招兵买马筹备理财子公司等情况。
以西南地区为例,受疫情影响,2月西南地区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滑2个基点至3.80%。其中,重庆、贵州、四川三个地区银行理财总体收益水平保持下降趋势,分别至3.81%、3.83%和3.79%。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外围资本市场重挫、国内股市跌宕起伏,致使资金偏好发生变化。
一位不具姓名的农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在下降,但是很多资金选择偏向净值型理财,银行也根据现阶段情况上线特定产品,催生了近期高收益理财来吸引投资者。例如贵阳农商的抗“疫”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高达7%,期限为365天。
中长期理财数量增长
“非保本是必然趋势,因为政策已经下来了”上述人士表示。根据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要对自己投资行为负责,市场上原先刚性兑付的保本理财产品将逐渐被削弱甚至是淘汰。
因农商行长期以来立足农村金融市场,可谓当地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如何去引导、培养客户接受净值型产品,将会是农商行面临的又一挑战。
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非标准化债权投资不得期限错配,但是非标资产期限一般较长,如果想要投资非标同时又能获取较高收益,适当拉长产品期限就成为其中一个有效方法。
记者梳理发现,截止2019年末,全国共有244家农商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共计发行27214款,占所有银行发行数量的24.36%,而净值型产品占市场超过10%的份额。可以看出,农商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在近两年出现了一定程度井喷。
同时,近两年1至3个月的产品占比缩减了一半,3至12个月的产品占比大幅提升。预计2020年,3至12个月中长期理财数量依旧会保持增长趋势。
有机构分析师称,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已连降四周,不过,净值型产品发行量和规模一直在增长之中,预期收益型产品则不断退出。“投资者需尽快转变理财思维,接受净值型理财产品不能保本、浮动收益的事实。”
风险自担
对于理财产品,最受客户关注的莫过于收益率。
自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提速以来,“业绩比较基准”逐步替代“预期收益率”成为人们购买理财产品时关注的重要指标。
据悉,业绩比较基准是根据某产品过往业绩或者本类别所有产品的历史业绩计算出的投资者可获得的最终收益的预估值,对于投资者预判该产品的收益情况具有参考意义。
以贵阳农商行为例,在刚刚募集结束的“超值宝抗疫公益1年1期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最高达7%,期限为365天,投资起点为5万元。该产品存在非保本、封闭式净值型、期限较长、风险较低等特点,适合有较长期理财需求的民众。
假如投资者5万起投该产品,一年后收益预估值为7%*50000=3500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业绩比较基准则只具备参考价值,完全不具备刚性兑付的性质,也没有任何实际收益承诺的作用,换句话讲,产品实际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可能存在较大偏差,也可能存在到期后拿不到3500元的收益。
普益标准研究员涂敏对记者表示,这些产品都是特殊时期银行发行的惠及投资者的产品,整体来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产品收益较可观。
据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整理发现,净值型产品是未来理财的产品趋势。而贵阳农商行的现阶段发行的三款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率都在5.0%之上。
“虽然业绩比较基准率较高,但是投资者选购时也仍需要注意,产品不是保本产品,虽然风险较低,但是产品本身还是有固有的风险,投资者需要时刻铭记风险自担的原则,选择与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相匹配的产品。” 涂敏强调。
近年来,农商行在理财产品设计方面进行了积极改革,甚至已有部分头部农商银行率先布局理财子公司。但大部分中小型农商银行由于资金、专业人才等客观原因,致使理财业务转型稍显滞后。
未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理财业务市场中分到一杯羹,农商行在其产品设计、研发和风控管理等方面有着更多挑战要面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