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商业中考:园区收支可平衡 溢出效应缓释

世博商业中考:园区收支可平衡 溢出效应缓释 更新时间:2010-8-22 0:11:50   世博运行115天,客流量已超过4000万。世博会到底会赚了,还是会赔?  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说:“7000万人不是一个目标,但会成为一个现实。”他表示,世博会主办方的盈亏是国际上衡量世博会有否成功举办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而人流量则决定了盈亏的大致走向,与商业效益直接挂钩。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就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人数,国际上普遍对它的评价就是不成功的。  世博园区商业中评  陈信康看着一年前的世博经济效益评估报告,向本报表示:“世博运行过半,我们之前的数据中有一些是被大大低估了的。单纯从园区直接投入和产出来衡量,我认为上海世博会的园区运营基本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世博经济研究院一年前的评估报告指出,以7000万人为人流规模基础,世博园区的增量消费可以达到468.64亿元,而周边产业的连带的影响效益可以达到794.77亿元。陈院长进一步解释说,当时的测算比较保守,例如,从门票收入上看,将各种赠票行为考虑在内,我们认为一个本地游客每天的花费为95元,外地游客105元,外国游客160元,而餐饮每人每天花费40元左右。时间过半,我们发现实际上餐饮花费是被大大低估了的,目前4000多万名游客每人每天在餐饮上的花费超过我们估计的30%以上。  仅从世博园区的运营情况来评估世博中期的商业效益,陈信康对于园区实现收支平衡表示乐观。从支出上来看,原来估计的包括园区建设和园区营运在内的286亿元成本已经大大超支了,园区设施因为天气和人流的关系大大增加了投入:清扫工的增加,遮阳伞的增加,大量冰块、喷雾设施和直饮水的供应大大增加,这些费用的增长是很可观的。而在收入方面,人数上的保障门票的60亿元收入基本可以保障,特许商品的销售很早已经超过了200亿元,综合考虑,其中主办方可以分得的收入大约在150亿元左右,而各类赞助商有将近10亿元的赞助投入,园区餐饮5%的提成也使得主办方收入超过7亿元。  另外,日前上海市商委披露的数字表明,上海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20.95亿元,同比增长17.5%,这是自2008年以来,上海首次超过北京,成为最具商业吸引力的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商业吸引力的关键指标。上半年的数字表明,世博会的确给上海带来了直观的经济效应。”陈信康表示。  不过,他始终强调,对园区本身的投入产出很容易做出判断,但是世博会究竟开得好不好,并不是由此决定的。  后世博经济效应逐步显现  “世博会是一个机遇,但是是否可以抓住机遇,是从世博会开园的那一刻起就必须开始考虑的问题。”陈信康说,“世博会不应当是上海的一颗流星,一闪而过,什么也没有留下。5-10年之后,我们希望能看出通过世博推动而带来的产业转型和产业能级提升,希望世博之后,商业价值逐步显现。”  7月份开始,主办方已经将“后世博”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园区的土地规划是重中之重,是个非常紧急的任务。“我们必须考虑清楚,这是上海最后的钻石地块,如何开发很重要。”他透露,目前,这块地皮的基本功能定位是国际交流中心,那么其中必然要涉及各种公共功能的安排部署,包括文化演出场地、领馆聚集区、公共绿地等。  除此之外,世博效应的辐射范围将远远超过5.28平方公里的园区边界。据悉,在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非化石能源将成为产业升级重点领域。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耗中,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依赖严重。公开资料显示,在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里面,煤炭占了69%,石油占20%,而天然气却只占3.4%,水电、风电、核能等新能源加起来才只占7%左右。陈信康认为:“而世博会上展示的新能源车、太阳能电池板、管道真空垃圾系统等中国市场上的概念产品,是否能借着东风从试验阶段迅速地产业化,这是评价世博会效果的重要维度。”  针对各国展示的新能源概念产品,陈信康曾在一次世博会内部会议上提出设想:世博会那么多国外的新产品展示出来,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提供专利服务平台,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国的专利到中国来进行知识产权转化?他表示,如何将世博会的成果长效化,这才是评估世博后续效应是否成功所在。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bitget交易平台

bitget官方app新版本

bitget官方网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