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9%的CPI 预期之外的数据

中国4.9%的CPI 预期之外的数据 更新时间:2011-2-17 8:23:46 本当最迟11日之前,就应该公布的CPI数据迟至15日才发布。面对各种猜疑,中国国家统计局虽然没有解释理由,但改变权重大约是一个不由分说的理由。毕竟变换基础数据的口径也是顺势而为,因为经济运行和居民消费结构是变化的。

但这个迟来的4.9%的CPI,我们能知道些什么呢?在5%的风险警戒线下的CPI,相当的和谐。

但这好像是低于市场按照老办法预期值的CPI。但中国国家统计局说即使不改变加权计算,大约也是这个数据--在他们答记者问时说,大约为4.918%。即便如此这也是30个月以来的高点之一,仅次于2010年11月老权重的5.1%。而经典的教科书理论认为CPI一旦超过3%大约就可以称呼通货膨胀来临了,而超过5%就算严重的通货膨胀了。

中国CPI指数从去年5月开始为3.1%之后,就没有低于3%过,其中6月3.1%、7月为3.3%、8月3.5%、9月3.6%、10月4.4%,终于一路上扬到了11月的5.1%,12月的4.6%和今年元月新权重的新数据的4.9%--长达9个月的CPI都在高位。

谁也不会简单的将CPI的数据那么当真,数字和经济生活的现实相比隔着不止一层纸。面对这样的宏观经济数据,只能说明推动通胀因素比去年更复杂。如何宏观调控呢?道路好像有两条,一条使用货币政策;一条行政管制。

前者常常被认为市场化手段充分些,因为它有一个货币主义科学的前提--即按照弗理德曼的名言“所有通货膨胀现象都是货币现象”来施药的。

而后者常常认为有点儿笨,已被证明为不灵的计划经济的手段。其中国简史可描述如下:以行政手段为主的价格管制,在中国曾经形成一个流行的观点,即关于在成本之上给予一定的合理利润,然后形成合理的价格,也是中国解释所谓不合理价格最常见的辩解。但这种辩解常常无济于事!它要么造成短缺,市场无可交易的商品--中国改革前的计划经济阶段就是如此;要么造成黑市和走私流行,这在中国早期开放、价格双轨制时最为典型。

当普通人都惦记着跑赢CPI,CPI不再是专家学者各类精英手中那杆秤。至于定盘的星,,中国央行甚至在去年提出了新的货币工具的基础,即把传统意义以控制M2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放大到以“社会融资总量”为基础来分析流动性,从制定更科学的流动性的宏观管理政策,以帮助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在中国,各种货币工具市场化程度令人怀疑。所谓通货膨胀压力一大,资产价格陡然上升,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有会立竿见影的效果大约都是梦想,即使从时间累积的效果来看也不是那么清晰的--说是货币的龙头拧紧了,通货膨胀迟早就消失了,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就一定会下降。诸如此类的效果在价格波动上,现实常常有可能和从紧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相反。中国股市和房市的例子就十分典型。

12

灵犀直播

电视家

灵犀直播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