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医护长效保险机制亟盼各方合力促成
一线医护长效保险机制亟盼各方合力促成
近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数名医护人员、交警等一线人员在抗疫工作中出险,保险机构免费提供的专属保险发挥了重要的经济补偿作用,彰显了保险业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独特功能。
此次疫情中,保险业为参与一线疫情防控的人员免费提供大量专属保险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31日,保险机构向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捐赠的保险保障总额已超万亿元。
这些保险主要包含身故、医疗和意外等保障,涵盖一线医护人员、武警官兵、社区工作者、媒体从业者等人员。战斗在抗疫最前线的医护人员,是此次疫情发生以来保险公司免费捐赠保险的重点对象。据笔者计算,一名在武汉“抗疫”的一线医护人员,如果因为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而身故,单人最高保额在千万元左右。
除了设立专属保险保障,保险业还积极扩展现有保单的责任范围。银保监会于2月3日下发通知,支持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意外险、疾病险等产品的保险责任范围扩展至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等。目前,已有数十家保险公司发布了产品责任扩展公告,为一线人员抗疫提供充足的保障。
不过,从保险保障充足性上,如果不计算这些赠险保额,我们发现,以一线医护为代表的具有较高职业暴露风险的相关行业人员,其自有保障额度并不充分,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长效风险保障机制。
实际上,市场上相关产品并不缺乏。以一线医护为例,目前保险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责任险,包括医疗责任险、手术意外险等;二是团险,主要包括医疗险和意外险;三是个人健康险、寿险等产品。虽然不少医院会为医护人员购买团险产品,但保障额度并不算高,医护人员个人由于保障意识不足,购买的个险产品也有限。
这意味着,如果要针对职业暴露风险较高人员构筑长效风险保障网,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险业更深了解医护需求,医院提高员工保障幅度,同时个人提高保险保障意识,通过政府、保险行业、医院以及一线人员的共同努力,让保险业“减震器”和“稳定器”功能不仅闪耀一时,更能作用长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