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基金投研部总监莫海波:国内科技公司或有10倍以上的成长潜力

近期A股大幅震荡,多空分歧巨大,此时还能入市吗?在A股投资风格切换下,已经“很贵”的新能源汽车和科技板块还能投资吗?

对此,万家基金总经理助理、投资研究部总监莫海波认为,2020年可能是未来牛市的开端,从中长期来看,现在仍是布局A股的好时机,而看起来“很贵”的新能源汽车和科技板块也仍值得投资。

2020年可能是未来牛市的开端

《21世纪》:近期A股市场巨幅波动,投资者多空分歧很大,您认为现在该不该入市?

莫海波:对于该不该入市,首先要看估值,目前A股估值相处在低位,是一个非常好的布局时机。

另外,从国内大类资产和全球资产的配置角度来看,A股是国内乃至全球的估值洼地。随着中国实施“房住不炒”,很多从房地产投资和投机的钱可能会慢慢流向A股。此外,全球投资者最近几年也开始跑步进入中国市场。我们认为,现在是A股入市的好时机,从中长期来看A股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回头来看2019年是一个激进的大年,基金收益的中位数在30%左右,是一个非常好的年头。而2020年可能是未来牛市的开端,基金收益可能还会不错,但是投资者要适当降低期望。

《21世纪》:您怎么看A股的投资前景?

莫海波:从国内大类资产配置来看,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大部分还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物资产,配置比例大概在70%~80%,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大概20%。但成熟的资本市场恰好相反,以美国为例,居民大概70%~80%资产配置在金融资产,20%~30%配置在实物资产。而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以及中央政府一直强调的“房住不炒”政策,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属性会大大减弱,这些资金大概率会慢慢进入A股市场。过去10年中国最大的财富坐标是房地产,但未来十年,居民的资产配置会逐步向A股转移。

从国际投资的视野来看,中国相对于其他成熟国家经济增速还是最高的。随着中国市场被纳入全球市场各大指数,并且比例不断提高,海外资金正加速流入A股市场。从前年到今年的前两个月,这一现象非常明显,全球投资者都认为A股现在是价值洼地。

综合国内和国际的情况来看,A股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具配置价值的资产。

新能源汽车板块:现在是不错的“上车”时点

《21世纪》:春节以后,新能源汽车板块大幅上涨,但近期板块出现波动,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未来走向争议很大,您怎么看?

莫海波:回顾这一波新能源汽车行情,其实从去年9月份就开始慢慢启动了。

其中有几个催化因素:第一是去年年底德国政府开始提高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很多档次的补贴提高了50%;第二是欧洲从2020年开始实施更加严厉的排放法规,很多汽车厂家为了规避巨额罚款,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所以前期A股新能源汽车板块强势上涨,首先是反映了海外新能源汽车放量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情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反而是一个拐点。 因为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短期有比较大的冲击,疫情结束以后,相关政策会出台。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出台稳定汽车消费的刺激措施,这一措施大概率会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有可能迎来新能源汽车的爆发点。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有望迎来未来10年的一个黄金拐点。

《21世纪》:春节后新能源汽车板块经历了一波大涨,已经“很贵”了,现在是“上车”的时机吗?

莫海波:能不能上车,有一组数据能说明问题:2019年我国汽车销售257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大概120万辆左右,占比4.68%。当年全球的汽车销量是90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概是221万辆,占比2.45%。

西方国家宣布未来要禁售燃油车,而现在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仅为2.45%。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是最具确定性的行业之一。在这块蛋糕急剧做大的过程中,中国的产业龙头一定会出现极大成长,从而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

新能源汽车板块现在估值大概在30~50倍左右。相对于一些周期行业来说,估值是比较贵,但是新能源汽车板块具备高成长性,未来几年的高增长可以消化掉现在比较高的估值。

近期可能大家觉得新能源汽车的股价过高,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会发现现在投资新能源汽车,有可能输时间,但不会输收益,我们认为现在是一个不错的“上车”时点。

《21世纪》:特斯拉计划在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上使用不含钴的电池,对钴板块将产生什么影响?

莫海波:不含钴的电池,其实就是理论术语上的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2016年以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配套。但2016年以后,随着技术进步,三元锂电池慢慢占据了市场的导。目前,特斯拉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更多可能是出于成本考虑的一种过渡,因为磷酸铁锂电池比三元锂电池便宜不少。特斯拉在Model 3上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以便价格打下来以后,加快市场培育,这样将更利于新能源车的推广。

2020年,假设国内企业供应特斯拉上海工厂占比达到20%,且全部为磷酸铁锂电池,则减少的钴用量大概在150吨左右;2021年,即使这些占比进一步提升且维持全部铁锂,减少的钴用量大概也仅有400吨左右。特斯拉电池无钴化对钴需求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如果考虑到特斯拉示范效应导致的铁锂电池装机占比提升,短期会对钴需求造成一定影响。2016年磷酸铁锂装机量超过72%,随后三元材料逐步上量,至2019年铁锂被挤压至仅剩33.6%。从大趋势上看,未来三元仍将是主流;但短期被特斯拉示范效应影响,不排除铁锂装机占比回潮的可能。主流6系三元电池每GWH钴用量约220吨,如果国内铁锂占比回潮至40%,则对应会减少1300吨左右对钴的需求,约占到20年钴总需求的1%,影响相对有限。

长期来看,我们依然认为三元体系电池是未来的趋势,电池对钴未来需求的拉动是持续增长的。现阶段铁锂材料相对三元材料而言核心优势在于成本,但随着高端三元良率提升,这一成本优势会逐步缩小。另一方面,铁锂材料体系已经接近化学理论能量密度上限,短期内性价比的凸显更多的来自于电芯和成组设计上的改性,而三元材料未来仍有技术持续进步的空间。因此,我们认为铁锂影响相对有限,继续看好钴产业未来发展。

《21世纪》:目前外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如何?

莫海波:从公开数据来看,外资买新能源产业链的热情比较高,各个环节以买龙头个股为主,现在北上资金持股超过百亿,未来有望持续增加。

科技股:很多估值比较合理

《21世纪》:科技板块也是这一波A股行情关注的焦点,目前很多投资者都认为科技股估值过高,您怎么看?

莫海波:大家说的科技股估值过高,是用传统的PE方法去看,觉得它估值很贵。但是科技公司有自身的特点,如果它们的盈利状况不稳定,就无法用市盈率PE来估值。另外,科技创新类企业通常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即轻资产的,所以市净率PB也不太适用。

对于科技企业,应该要有专属的估值方法。例如标准软件、在线服务等,营收一旦越过成本线,盈利将呈爆发式增长。因此,可将营收作为盈利的先行指标,此时市销率可以用作估值的参考。另外如果公司经营现金流很好,也可以用现金流进行估值。

其实很多科技企业的估值是比较合理的。以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特斯拉为例,现在特斯拉的估值仅次于丰田,是全球第二大车企,但特斯拉2019年销售仅36.8万辆,而大众、丰田每年的汽车销量都是1000万辆以上,所以以现在的状况大家完全没办法理解特斯拉的估值。但是一旦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以特斯拉在这个行业的龙头地位,大家就愿意给它很高的估值溢价,这就是为什么特斯拉每年只有30多万辆销量,反而能超越大部分汽车公司做到全球市值第二。

《21世纪》:对标海外市场,您怎么看中国科技行业的前景?

莫海波:国内科技行业整体还处于S型增长曲线的第二段,也是变化最快的一个阶段。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在通信设备、互联网应用等细分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甚至领跑全球,过去十几年A股和港股诞生了很多科技领域的龙头公司。但在芯片设计制造、基础软硬件等方面,比起欧美日等领先国家,中国仍然是追赶者,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公司的技术能力和收入规模都在快速提升,近两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为这些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越来越多公司的产品从“能做”向“能用”快速迭代,后续会向着“好用”甚至“最好”持续进步。

就业务规模和市值的成长空间而言,我们认为国内科技公司普遍还有10倍以上的成长空间。

影像测量仪器公司

三次元影像仪

光学测量仪批发

轴类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