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贷款”比“拉存款”还“卷”!银行开年争抢优质信贷客户“有效需求”满足度高 无抵押物仍是小微企业面前的“一道坎”

财联社(北京 上海,记者 姜樊 徐川)讯,的1月份一直是银行“拉存款”的开场游戏。在这种客户为“甲方”,银行为“乙方”的谈判中,银行的客户经理往往需要使出浑身解数。以前在信贷部门,客户和银行的角色更像是交换身份,这个“量”很少出现在信贷员身上。然而,今年新年伊始,这种“内卷化”已经蔓延到了信贷领域。

不少银行业人士直言“1月信贷卷起”。“好客户周围都是一堆银行,贷款利率比报价还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客户面前,银行不再是甲方,手里的钱放不下。”

一方面,信贷资源“滚滚而来”的结果确实让优质贷款企业尝到了优惠利率的“甜头”,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缺乏抵押物、资质不够的小微企业眼巴巴地看着“无处投放”的贷款,只能眼红。

据多位银行人士透露,虽然银行信贷人员大呼“体量太大”“压力太大”,但实际上还是完成了1月份信贷目标的KPI。据财联社记者了解,大行1月信贷投放相对平稳,与2021年1月相当;而东部地区的一些银行,甚至在本月20日左右,已经超过了去年1月份的整体信贷量。

客户需求有所收缩 抢客户除了靠“低价”还要拼服务

春节假期前一周,北京某股份制银行的信贷经理每天还在忙着拜访新客户,一边了解信贷需求,一边考察客户资质。“今年客户真的少了,差不多比去年同期少了20%-30%。”他告诉金融协会,由于反复的疫情和经济的三重压力等不确定因素,一些小企业在信贷需求方面普遍保守。

有效需求不足成为银行放贷“难”的一大问题。

央行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7.7%,比上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70.5%,比上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对企业家的问卷调查结果也与此高度一致。企业利润指数为57.4%,比上季度上升0.6%,但比去年同期下降2.5%。

除了有效需求不足,银行对贷款的审批也比往年严格,一些其他用途申请贷款的客户也被挡在了门外。

2020年初,小微企业信贷利率与房贷利率倒挂。部分购房者冒充小微企业主获取低吸小微企业贷款,进入楼市。一些银行迫于指数压力,将这种需求作为信贷增长的一部分。但监管随后打击非法挪用贷款,要求银行不能放松对信贷使用和真实性检查的管理。现在这种需求被压缩了。

正因为如此,合格的优质信贷客户成了银行眼中的“香饽饽”。一位信贷经理笑称,只要同行有新的信贷优惠措施,他们所在的银行就要开会讨论如何应对,“快速反应”。

"最直接的竞争是降低利率."前几天他所在的银行把小微贷款利率降到了最低3.8%,这在当时北京的股份制银行中已经是低水平了。然而,这种领先优势还没维持几天,隔壁一家国有银行就把利率下调到了3.5%,客户立刻讨价还价。

“国有银行资金成本低,股份行肯定跟进不了。”虽然很难在价格上保持优势,但信贷经理并不十分担心。"如果你在价格上有所损失,你可以通过服务取回."据他说,其实是一年前“卷起来”的,当时有些客户被开低价的同行抢走了。但由于这些银行后续服务不便,延长成本增加,所以今年有部分信贷客户回流。

抓住这种心理

“银行早就涨高了。大型企业保费能力更强,银行需要上报整体解决方案。只有经过多方比较,企业才能最终确认授信银行。”另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今年监管层一再强调“增加信贷投放”,但感觉现在企业还款意愿较强,市场对信贷的需求也比较一般。

银行整体信贷投放力度并不弱

由于新增贷款的情况往往能从侧面显示经济的活跃程度,所以关注信贷指标的不仅仅是企业和银行。

年初以来,券商在调研上市银行时,信贷投放情况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大银行和东部地区部分银行的信贷投放在1月中旬开始好转。”一位刚刚调研了多家银行的券商研究所研究员向财联社记者分享了一些研究知识。据其观察,今年1月份大型银行信贷较为平稳,而江浙地区部分银行1月中下旬的贷款额度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

此外,多位银行人士也对财联社表示,1月份银行整体信贷保持稳定。东部地区一家私人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1月前两周,由于假期等因素,银行放贷出现一定疲态,但此后仅一两周就已经追平去年同期水平。据介绍,其所在银行已逐渐将信贷重点转向当地的企业和个人信贷。目前,客户的信贷需求已逐步恢复。

上海某银行信贷部人士也表示,按照往年惯例,去年底积累的信贷需求被安排在今年年初集中释放,所以分行开年。

以后的小微贷款放量较多,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今年所在分行信贷投放目标定的相对较高,但应该能够完成目标。”华东地区某股份行信贷部经理表示。同时,他表示,对于业务合规性的把控目前不会大幅放开,但仍会保证普惠小微贷款的扶持力度,在贷款利率和审批政策等方面会有所优惠。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预计随着刺激性货币政策加码,叠加各项相关政策配合,信贷投放力度将呈现加速恢复迹象。总体推断,信贷投放可能呈现“1月不强,1Q不弱”的特征。

“抵押物”仍然是横亘在小微企业面前的一道“坎”

“现在企业都缺钱,谁不需要钱?”一位旅游行业的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对“信贷需求弱”的观点持不赞同态度。他表示,现在一些旅游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几千万的货款积压在供应链上,确实需要资金周转,但能从银行拿到资金的企业极少。“银行只要有抵押物的小微企业,像旅游这种受疫情影响‘一眼望不到头’的轻资产行业,一般都没有房产等抵押物,因此被拒贷十分常见。”

西南地区某制造业企业负责人亦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去年以来,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所增加,因此其所在地区民营制造业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但当地银行机构的贷款门槛仍较高,对于抵押物要求比较严格。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坦言,当前银行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的确是以抵押贷款为主。如房产抵押贷款,贷出资金最多为房屋价值的一半。一旦贷后发现有违约趋势,便会立即采取措施。他表示,尽管银行也正尝试对企业进行信用贷款,但没有抵押物的客户风险等级相对较高,往往最终审批下来的额度都不高,甚至有些只有不足10万元,还没有普通客户信用卡额度高,因此最终放弃贷款的企业主不在少数。

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行业的痛点。网商银行风控总监黄方此前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小微企业的经营和资产较难量化,通过数字化方式难以获得授信额度;再加之企业资金周转较快,对于整体贷款的灵活性要求较高,且各行业差异性较大,致使需求周期完全不同,因此常规的金融贷款难以满足差异化需求。

一位专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业人士也指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不容易,因为银行很难获得企业完整真实的经营数据,因此只能依靠最传统的抵押物的方式来贷款。不过,他预计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及信用体系不断完善,这一问题在未来或将有所缓解。

实际上,当前深圳、上海等地正在建立地方性的企业征信体系。如深圳人民银行近期已完成对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的企业征信机构备案。该公司是深圳地方性的征信机构,将归集分散在各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之间的企业信用信息和相关经营管理数据。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类地方性征信公司将政府数据进行整合,可以为金融机构在做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尤其是“首贷户”业务时提供更多更可靠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