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小城镇转移就业
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小城镇转移就业
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小城镇转移就业 更新时间:2010-2-4 1:59:26 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是扎根在小城镇企业的共同特点。这种由农民创办的企业,尽管发展历程曲折艰难,但为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多数基础设施好、规模大、经济实力雄厚的小城镇,都得益于这些企业的推动。 正因为如此,今年的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我认为,小城镇具有劳动力、公用生产设施、社会事业设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等优势,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首选之地。我在重庆调研时了解到,外出打工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农民在创造城市财富的同时,却无法享受城市生活,回乡创业成了他们的现实选择。 据调查,71名回乡创业者有23人在县城或城郊投资;有21人在小城镇所在地投资;25人在所居住的村里投资;有两人的投资地点没有给出有效回答。 这些在小城镇创办的企业,从一开始就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封闭性,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了一代新型农民。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围绕农产品加工销售,在镇区兴建了生猪、肉鸡、花卉等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回乡创业者减少了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1000多个农户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胡集镇也因此形成了“区位品牌”,建成了蔬菜批发等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6个,总摊位5000个,年营业额1.8亿元。 笔者还注意到,在广东省1551个市辖镇中,社会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集聚有274个,其中珠三角地区占194个。这些镇大多依托专业化生产或服务而形成企业集聚,表现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结构。如佛山市容椅镇的家电、中山市小榄镇的五金等,都在企业集聚推动下成为经济强镇。重庆市大足县龙水镇,在小城镇发展中抓住五金产业,大力推动企业集聚,建起了西南地区最大的五金市场和旧金属市场,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值12亿元,年创利税上亿元。 根据笔者观察,小城镇企业集聚的形成,取决于最先进驻小城镇的企业或少数几家企业。他们扮演着孵化器的角色,需要通过建立专业市场,降低中间品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给后入者以信心。以浙江省大唐镇袜业集聚为例,他们的竞争优势就在于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额。 笔者认为,小城镇应依托传统工艺,或根据农产品加工优势,或利用专业化商品交易市场,充分发挥能人的示范带动效应,注重血缘、亲缘、地缘、行缘和学缘等五缘关系,推行区位名牌战略,形成特色鲜明的企业集聚。 应当看到,小城镇的企业集聚也存在着初加工产品多、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差等现象。笔者认为应当按照今年一号文件的要求,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拿出具体的对策措施,帮助小城镇解决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长三角一些小城镇的情况看,企业集中在机械、纺织、化工、食品等几个产业上,几乎都是在对这些产业有一点感性认识基础上开办的,是城市相应产业结构模仿的结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是这些企业继续生存下去的最大难题。 特色产业和优势项目向小城镇集聚,是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场深刻革命。事实上,小城镇拥有自己独立的产业基础,才能吸引农村劳动力进入小城镇转移就业,扩大人口规模和消费市场。通过特色产业和优势项目向小城镇集聚,就能够引导企业开发比较效益高、市场容量大的名特优新产品,把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延长生产链条,进而促进交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进镇务工经商,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镇,全面促进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