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多产品业绩两极分化凸显绝对收益优势

一对多产品业绩两极分化凸显绝对收益优势 更新时间:2010-6-19 0:03:08   编者按: 2009年9月,专户一对多正式起航,吸引了众多眼球的关注。如今,运作9个月以来,一对多产品业绩两极分化,虽然有一半产品亏损,但也有一半产品在市场下跌20%的背景下取得正收益。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产品战胜市场?它与公募基金的投资和运作有哪些差异?他们又将如何把握看待下半年的机会?带着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探访了多家基金公司的专户投资部,为读者掀开了一对多神秘的面纱。  台前

抗调控迅猛减仓保收益

专户理财跑赢最牛公募

精选个股,“进可攻,退可守”,是基金公司宣传时刻意强调的专户一对多的突出优势。从过去9个月的运作来看,当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下跌20%时,有半数的专户一对多产品获得了正收益,凸显出其绝对收益的优势。

整体跑赢公募基金

由于一对多的净值并不公开发布,很多客户只能通过在网上发帖询问的方式来比较各家基金理财专户的业绩。《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银行渠道和各家基金公司内部搜集了一对多业绩。

数据显示,有14只基金一对多产品实现了正收益。广发、易方达、汇添富、大成、招商等基金的一对多业绩整体跑在前列,构成具有财富效应的第一梯队。其中,排在前5名的分别为广发主题01、海富通中信创新、广发积极成长、大成光大、中信建投-添富牛1号,其今年以来截至5月28日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438%、7.664%、6.6%、5.95%和5.201%。

除上述5只产品外,兴业银行-添富牛2号、广发稳健计划、广发动态、易方达直销、易方达交行、广发积极成长01、易方达工行01、广发行业精选也获得了正收益,其今年收益率超过“最牛”公募基金——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同期0.08%的净值增长率。

而剩余14只出现小幅亏损的一对多产品中,跌幅最大的五只产品分别为南方光大、诺安北斗、嘉实中小、长盛邮储、华夏光大,其今年净值增长率为-10.071%、-8.481%、-7.249%、-7.136%、-6.238%。相比于沪深300指数同期-20.286%的下跌幅度,这些一对多产品依然跑赢指数10%以上。

此外,记者从招行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该行发行的21只一对多产品中,有11只产品的净值在面值之上,其中业绩最好的是招商基金管理的瑞泰灵活1号,净值为1.1530;业绩最差的为国泰灵活配置,净值为0.916。

结合多家银行渠道的数据来看,专户一对多运行9个月以来,有一半产品仍在净值之上,另一半产品的净值在0.90以上,亏损幅度在10%以内,其表现稍微好于同期平均跌幅达12.72%的偏股型基金。

地产调控后迅猛减仓

与公募基金相比,专户一对多之所以自称“进可攻,退可守”,主要源于其0~100%的仓位设置结构,可以让投资经理的操作更为灵活,有利于其在下跌市场中控制风险。

A股这轮调整始于4月16日,自这段时间至5月28日,上证指数、沪深300的调整幅度分别为-15.16%和-15.08%,而28只专户一对多产品中,跌幅最小的广发动态净值下跌1.27%,跌幅最大的嘉实绿色为-13.9%。同期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下跌幅度为-7.38%,有21只一对多产品的跌幅要小于华夏大盘精选基金。

一位投资经理还清晰地记得,4月15日,政府出台地产调控政策。4月16日上午,他们将旗下近20亿元规模的一对多仓位由75%减至30%,而等到6月初又将仓位加到50%,主要增加了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等相关公司以及一些估值比较低的银行等周期性品种。

如此迅猛的减仓动作,让一对多很好地规避了下跌的损失,但这位投资经理还是后悔减仓没有做得更加彻底。“5月底,大盘蓝筹已经企稳,但很多小股票连续跌停,损失也不小。”他颇为遗憾地表示,4月16日考虑到看不清市场方向,所以留了三成持仓先观察。事后来看,应该将仓位减到10%以内。

据记者了解,一对多产品基本都在这轮调整中及时减仓,仓位控制在5%~50%不等。而这也是一对多在下跌中抗跌的原因之一。

另外,从数据来看,有些一对多产品既把握住了结构性行情,也很好地规避了下跌的风险。例如,中信建投-添富牛1号本年的净值增长率5.201%,在4月16日至5月28日的净值跌幅只有-2.41%,跌幅只是同期指数的八分之一左右。

“空仓”避险

同样是基金公司的业务,为何一对多产品能在上涨阶段把握收益、下跌时期又能规避风险?

招商基金投资部投资经理郭党钰认为这主要是源于两者的差异性。“跟公募追求相对收益不同,专户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实行相对灵活的仓位配置。在建仓节奏上,产品刚开始成立时,建仓通常是10%~20%,选择稳健型的、增长比较确定的品种,有正收益之后再加大仓位,做到40%~50%会稳定一段时间,之后再根据市场的情况决定仓位的调整。”

除了建仓节奏的把握,一对多也更注重下行风险的控制。易方达投资经理、专户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刘志奇告诉记者,一对多追求绝对回报建立在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和恰当的安全垫技术之上。“若遇到市场下行的时候,权益类仓位会灵活调整仓位,谨慎操作、轻仓以待甚至‘高挂免战牌’。此外,风险控制机制中还含有止损规定。”

据记者了解,专户一对多之所以能在下跌市场取得正收益,尤为关键的是其选股方法的差异。“一对多选股更多从绝对收益的角度考虑,相对更看重股票的高成长性,在某些阶段兼顾价值。”刘志奇解释说,这和公募基金的从配置角度选股的思路不一样。

但在郭党钰看来,在上涨阶段,专户和公募的选股都一样,都希望选择涨得相对最快的品种。但在下跌阶段,专户和公募的选择会有差异。“譬如,若研究员推荐的股票比较抗跌,对于公募基金来说,买入此类股票会有比较好的相对收益,但对专户组合而言,因为仓位限制相对灵活,在下跌阶段仍然不会买这类品种,要等待安全边际比较高的时候才会介入。”郭党钰解释说,他们希望将专户做成稳健增值的风格。

截止到目前,专户一对多暂不能参与股指期货,因此,在单边下跌市场中只能通过减仓来控制风险。不过,未来一旦可以参与,他们将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保护胜利果实。

作为业内最早准备股指期货的公司之一,易方达聘请了来自华尔街的知名对冲基金基金经理刘震,“他在对冲工具与专户投资的应用方面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刘志奇认为,这将有利于专户追求绝对回报的目标。而郭党钰亦表示,他们将考虑用股指期货对冲风险,在下跌时期卖空,把风险规避掉。但在上涨阶段,只需要保持股票高仓位就行。

幕后

战略变异加速两极分化

专户理财业绩现30%差距

2009年9月,专户一对多作为公募基金的创新业务正式开闸。彼时,不少客户按照公募的影响力和资产规模来选择一对多产品。但运作半年后,不少客户发现,诸如华夏基金等大公司的业绩运作不佳,反而是汇添富、招商等中型基金的专户获得了正收益。

事实上,专户业绩的分化,背后隐含的正是各家公司对专户业务的战略安排,这不仅直接影响专户的业绩,还与投资者挑选专户一对多产品密切相关。

两极分化

数据显示,专户一对多业绩出现两极分化,业绩最好的广发主题01净值已经达到1.286,而表现不佳的产品净值还在0.9元附近徘徊,两者相差30%以上。与业绩差异相对应的是,基金公司专户业务的发展速度也明显分化。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截至6月11日,广发、易方达、大成、南方等基金的一对多产品有10只以上,规模接近20亿元;招商、博时、鹏华、诺安、景顺长城的专户产品规模在10亿元左右。

在业内人士看来,专户业务发展速度的差异,折射的是业绩的差异。一些正收益的一对多产品有明显的赚钱效应,而这对规模扩张有直接的拉动作用。

“一对多产品要比公募基金好卖,200个名额的产品在半天就预约完了。”一家业绩表现较好的专户人员透露,有了赚钱效应,一对多产品发行很顺利。这在业内并非个例。汇添富3月发行的一对多,仅仅5分钟就完成发行。

当净值在面值之上的一对多产品受追捧时,前期净值跌破1元面值的产品却是乏人问津,发行过程也让销售人员惊出一身冷汗。

按照相关规定,一对多发行时间为一个月,最低成立规模为5000万,发行期间不能像公募基金那样增加销售渠道。为此,当基金公司发现发行惨淡时,“只能发力直销或找帮忙资金来完成5000万元的规模。”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机构理财部副总经理感叹,东奔西走一个月,但发行规模才刚刚到5000万元,感觉又无奈又疲倦。

调整战略

专户一对多业绩的分化,直接导致发展速度的分化,并进而影响到各家基金对这业务后续发展战略的分化。

前述深圳机构部副总经理直言,专户一对多业务发行规模很小,公司希望重新调整战略,近期打算先观望一下。

而有些公司则明确不会将专户业务列为发展的重点。“我们的公募基金有7个基金经理,十几个研究员;专户有4个投资经理,2个研究员。这在专户业务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极限。”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员告诉记者,公司重视的是公募业务,专户业务只是一个补充,投入资源很有限。

不少公司持类似的看法。“我们重在发展公募业务,同样的资源,发行公募基金有几十亿元,但专户一对多还不到1亿元。”一位资产规模排名前十名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经理直言,两相权衡之下,他们的精力会放在公募基金,顾不上专户业务。

而公司对专户业务的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基金公司对这业务的资源配置,并进而体现在产品的业绩。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一些对专户业务不够重视的基金公司,其投资经理大多以原来的基金经理助理、或是没有经验的新手为主;而一些希望将专户业务发展成一个利润增长点的公司,则在资源配置上体现足够的重视。例如,广发基金的专户部配置了11名投资经理,且全都是从外部引进。而易方达的专户团队有三人投资决策委员会、十位专户投资经理,他们大部分是从公司的研究员队伍中培养起来的。

据记者了解,不少投资者是根据基金公司公募业务的规模和影响力来选择专户一对多产品,但在业内人士来看,这样的选择标准并不可靠。

“公司的战略很重要,如果公司没有重视,没有投入资源,就很难做好。这就如华夏基金的专户,公司认为这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不愿意投入资源来做,结果是业绩不佳,在银行渠道和客户心目中的口碑都较差。”曾经在华夏基金工作过的业内资深人士直言,投资者选择专户一对多产品时,不能看公募基金的发展情况,关键还是要看专户业务在公司的定位和投研的配备情况。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取得的只是短期业绩,作为追求绝对收益的专户,还是要看长时间为投资者带来的回报。

对话

投资高成长公司 结构比仓位重要

自年初至6月4日,上证指数下跌700点,跌幅达-21.58%。而在市场重心下探的过程中,诸如易方达、广发、招商、大成、汇添富等多家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产品获得了近10%的正收益,跑赢指数30%。那么,这些操作灵活的一对多投资经理们如何看待下半年的市场,又将如何把握投资机会?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广发基金机构理财部总经理封树标、招商基金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郭党钰。

仓位不重要,关键是结构

《中国经营报》:你如何看下半年的A股市场?专户投资下半年计划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郭党钰:现在国内政策还不太明朗,国外继续看欧债危机的演变,等这两个确定后,市场估计会有明确的方向。此外,地方融资清理的数据还没出来,这对市场估值中枢的位置有影响。如果都出现正面的信心,应该会出现反弹,强周期品种将会有机会。但这只是估值修复的机会,比如银行的估值跌到7倍,可能回复到8倍、10倍。另外,一些确实比较好的小股票,比如节能减排、低碳等产业调整鼓励的方向,这个热点还会持续。未来,两极分化的现象将是市场常态,周期性品种维持低估值,一些产业鼓励的方向震荡向上,估值30倍左右。

专户的资金会留给具有良好增长性的股票,比如大消费概念,包括文化娱乐类的消费品、医药、节能减排、低碳等。这将是我们下半年投资策略中配置的第一条主线。第二条主线是配置估值修复的周期性品种,比如银行、地产、煤炭。银行的估值修复是大概率事件,但这应该主要是反弹行情,追求的是反弹收益。第三条是区域、并购和资产注入的机会。

封树标:仓位、时点都没有选择好的公司重要,好的公司可能又没有一个好的行业重要。如果两者均具备,则能为你的投资打下一个牢固的结构。其实在2500点左右的市场位置,仓位并不重要,关键是结构。因此,对每个投资经理来说,该做的是踏踏实实选择股票,而不是在那里频繁加仓和减仓。

下半年,我们依然选择那些高成长的新兴行业的股票。我们的团队给自己画了一个圈,这个圈里的标的物是那些价值比较合理、成长性能够维持2~3年以上的公司:每年能够增长60%~80%、2012年的PE在20倍内;公司处于空间发展巨大的新兴行业内;公司又是行业内的领先者。

创业板20%有跟踪价值

《中国经营报》:基金专户看起来喜欢投资成长股,但成长股估值普遍并不便宜,你们如何根据成长和估值来选择投资标的?

封树标:在2004年中小板创立初期,前面30只股票,连续两年业绩复合增长能够达到80%~100%的上市公司,可能仅苏宁电器符合此标准;而2009年上市的中小板及创业板,能够达到连续2~3年保持80%~100%业绩复合增长率的公司,有很多标的。

就像管理学里说的,没有最优,可以选择次优的,估值又低、未来前景又很好的品种很难找到。那么,只要前景很好,稍微贵一点无所谓。现在一些新兴行业的股票,未来想象空间明显超过前期的贵州茅台和苏宁电器。他们可能代表国家将来发展方向的方向,这些企业现在市值可能十几亿元,将来很可能上百亿元,甚至几千亿元。这些高成长的企业就算现在PE有40倍,但到明年来看这不算贵。

郭党钰:我们会顺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选择行业,如医药、节能减排、低碳等,再在行业里面找公司,在产业链里面找附加值最高的公司,商业模式好、技术壁垒高、政府垄断等。买入公司后,我们会再跟踪季报和年报,判断收入的增长带来多大利润的增长,成本和费用带来多大的变化等,这些可以算一下未来的增长。投资成长股比较累,买了之后要不断跟踪它的基本面,要保持相对比较高的频率来跟踪它的变化,一年至少调研两三次,紧密跟踪变化。对于高估值的创业板公司,能给其80倍市盈率、预示着公司能保持三年80%的增长,这类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有,但还是比较少。我认为,创业板中有20%的公司有跟踪价值,这些公司有技术含量,有产业政策,成长性比较高,PEG小于1。但很多公司成长性没有保证,风险也要判别一下,不能一概而论。

bitget注册

bitget下载链接

Bitget官方登录

Bitget交易APP在线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