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李晓丹/文

10月23日、8月26日、6月28日,“双降”周期接近于两个月一轮,使得市场可以大体窥见央行现阶段政策调整的频率和幅度。

但是,连续三次“双降”,传递的信号显然不仅于此。

10月23日晚间的“双降”来得并不突然,可是说是一场预期之内的“放水”。10月19日国家统计公布的中国三季度GDP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首次降至6.9%,今年的一二两个季度GDP增速均为7%。数据本身并未超出预期,但是引起更多关注的是,前三季度的数据是在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之下得以实现的,尤其是三季度对投资做了更多倾斜。

宏观政策加码,从实际操作来看,一二季度主要依靠的是货币政策,6月和8月的“双降”都提到了要降低融资成本。而从具体到时点来看,从去年底反复强调要利用股市为经济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以来,由于上涨过快引起各种担忧的股市在6月出现了大幅调整,6月底的“双降”被市场解读为稳定金融的目的更为直接。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逐步加大,PMI、PPI等与实体相关的数据回升艰难,再加上国企改革、新汇改等继续强化经济结构转型的改革推进,为了给改革创造时间,8月的“双降”如期而至。不过,这次利用货币政策的传统工具来释放流动性的目标,已经从金融转向实体。

10月23日,央行再次释放流动性,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根据市场测算,本次全面降准0.5%,能释放6000亿元给商业银行;加上额外的小微、“三农”再降0.5%,约释放2000亿元,两项合计约释放7000亿到9000亿元资金。

第三次“双降”展现出了货币政策一个更为明确的转变,那就是在保持定向宽松的同时,全面宽松成为稳定经济更为主要的工具。而这也隐含着货币政策已经在为四季度经济做足铺垫,按照目前的节奏,下一次的调整刚好是在12月底。

如果以年底为节点,可期的货币政策加上已经真正积极起来的财政政策,要实现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问题不不大。货币政策的调整,更为长远的目标应该是“用金融资金弥合经济结构短板,全面促进结构调整”。

实际上,无论是6月的股市调整还是8月的新汇改,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在长痛和短痛中做出了选择——将国内和汇率的资金价格放低,让部分泡沫破灭,给实体经济恢复的时间并以此来启动消费——股市还是要慢牛,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同时让资金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双降”所释放的流动性在进入实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融资渠道不畅,作为融资枢纽的银行在其中所承担的职能仍然苑囿在信贷额度、信贷资质、银行盈利等条件之下。作为实体融资另一个重要渠道的直接融资也更多地停留在风险监控、资本逐利的框架之下双向摇摆。

因此,在经历了连续三次“双降”之后,货币政策给出了更为明确的调整信号:一方面可以看到,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换挡,货币政策将更多参看实体经济,以稳定对节奏对流动性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节奏稳定之后,围绕着进一步打通资金渠道真正对当前经济产生干扰的融资不畅、投资下滑等问题,会采用货币以外的政策来解决,财政支出扩大、金融体制改革会力度更大。

欧大师隔热隔音门窗厂家

定制系统节能门窗厂家

高档别墅门窗

欧大师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