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9)-保尔森捐青海湿地多少钱
2019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深化改革和体制试点评估年,也是为正式设立国家公园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和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战略布局,筹备召开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启动大会,成功举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及时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8)》以及草地、森林、湿地、水资源本底调查白皮书,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及国家公园展览展示平台,依法加强各类保护地执法监管,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获“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在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的全国10个试点单位评估中,三江源国家公园名列前茅,得到了保尔森基金会组织的国际独立评估的高度评价,为2020年顺利建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顺利启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
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是青海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的生动实践,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次召开会议,加强汇报沟通,作出安排部署。6月6日,国家林草局和青海省政府共同成立了由张建龙局长和刘宁省长担任组长的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会同省林草局认真梳理和调研论证全省自然保护地现状,组织起草《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积极筹备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启动大会。6月11日,国家林草局、青海省政府在西宁召开共建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启动大会,省委书记王建军和国家林草局局长张建龙为示范省揭牌,刘宁省长和张建龙局长签订示范省共建协议。示范省建设启动以来,领导小组先后3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示范省建设工作,审议通过《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白皮书(2019)》及2020年工作计划,为推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及时启动拟建青海湖国家公园和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的论证和规划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顶层设计,在广泛征求国家有关部委、省直单位、市州县党委政府、国内外专家学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国家林草局、青海省政府印发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思路、具体目标和工作要求,确定了8个方面49项重点任务,形成了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同时,积极参与制定《青海省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贺信精神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有力有序推进贡献了江源力量。
二、成功举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
建立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创新,适时举办国家公园论坛,搭建多维度、全方位交流合作平台,必将对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产生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青海省政府会同国家林草局提出了举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的申请,中央有关部委明确表示“中国国家公园论坛可以先由青海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举办一届,先积累经验、形成基本影响力,再专题上报中央,争取论坛机制性落地青海”。论坛筹备以来,在王建军书记、刘宁省长和田锦尘副省长的亲自指导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会同省林草局先后完成了论坛总体方案、组织工作方案、会场设计、论坛报批、重要文稿起草、开通论坛网站及微信公众号、邀请国内外嘉宾等前期工作,得到了国家林草局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8月19日,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西宁顺利开幕。论坛得到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详见附件1)。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致辞并发表主旨演讲。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宣读贺信并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主持开幕式。国家林草局局长张建龙、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涂瑞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园公众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执行主任(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前任局长)乔纳森•贾维斯、保尔森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于江等分别致辞。
论坛先后举办了开幕式、主论坛、4个分论坛、6场边会、闭幕式和新闻发布会。论坛期间,分别召开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举办了“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美丽中国大型摄影艺术展等国家公园建设成就和主题摄影展,取得了良好的展示和宣传效果,成为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举行了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邮资明信片发行仪式、《圣地可可西里》大型电视剧开机仪式和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项目签约仪式、《三江源国家公园环境解说手册(2019版)》发行仪式;开展了企业、NGO参与国家公园建设成就专题展示活动,全面介绍了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和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新实践。
8月20日,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胜利闭幕。论坛的成功举办,向国际社会传播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向全世界发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西宁共识》,在国际上推动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话语权,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思想观念、政策举措、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为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推动青海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步伐,进一步促进了青海走向世界,加强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为参与共同保护地球美丽家园,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三、着力深化体制试点改革
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继续推进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规划》《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规划》《三江源国家公园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规划》《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规划》5个专项规划,报国家林草局已组织专家完成技术评估。制定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等,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体系。配合中办、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深改委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民政部、国家林草局多次深入三江源调研,共同探寻解决问题之策。配合省委政研室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面临的难点问题及工作重点研究》,引起中央领导关注。积极与国内相关机构合作,先后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特许经营等方面调查研究,完成《流域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调研报告》《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特许经营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为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及时成立推动2020年批准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领导小组,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提炼和问题梳理材料起草分工方案》,对照中央和省委两个9号文件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开展体制试点经验总结和问题梳理工作,总结出13个专题和49条经验,系统梳理出47个突出问题。会同省财政厅起草《关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及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等有关情况的汇报》,进一步夯实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建园的基础。
积极推进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体制试点,全面履行三江源国家公园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职责。配合省直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国土空间管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工作,按《三江源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实施方案》,对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行了梳理,形成《国家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地方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地方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其他行政权力清单》《地方行政审批责任清单》《地方行政处罚责任清单》《其他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地方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对国家级和省级涉及的“放管服”政策进行了梳理,对标《国家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地方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地方行政审批办事指南》,逐项进行完善规范。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评估报告显示,按照《三江源国家公园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试点的4项目标、4项任务和5项保障措施完成度较高,初步解决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不到位、所有者权益不落实问题,为国家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建设
2019年,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项目五大类15项,其中:黑土滩综合治理21万亩、湿地保护50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控940万亩、沙漠化土地防治2.7万亩草方格设置和2万亩的牧草补播。所有项目完成了实施方案、作业设计、批复、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均已开工建设,完成总工程量80%以上。退牧还草工程黑土滩综合治理30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控400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退化草原改良30万亩,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对园区四县2018年实施的黑土滩综合治理89.78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控1522.3万亩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7.9万亩项目开展了省级联合检查验收。同时,还落实生态保护补助、林业发展改革、农业发展和农业资源补助等各类生态保护和发展补助资金4.89亿元,有力推动了生态修复成效明显好转。国家发改委生态成效阶段性综合评估报告显示:三江源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生态状况呈现出总体稳定的局面,进入了局部好转与局部退化并存的新阶段。省生态环境厅与中科院地理所完成的二期工程阶段性综合评估也显示:三江源宏观生态格局总体继续好转。
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在国家及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落实投资计划10.55亿元,争取到位资金10亿元(基础设施6.01亿元),主要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站、巡护道路、生态展览陈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整治、三江源二期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生态修复以及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并按照省政府“项目生成年”等活动,开展补短板提速、前期攻坚和审批破冰工作,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力争做到投资计划下达即可开展项目建设,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
严格管控国土空间,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全部纳入生态红线。2019年,共受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准入核查项目201个,涉及16873个核查点位。共受理审查155批次进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展科研、生态体验等活动以及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活动申请。建立和完善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遗迹动态监管平台,建立人类活动台账,实行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月报告制度。完成玉树、果洛两州违建别墅清查整治专项行动督导,向领导小组提交专项报告。
强化督查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对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采石场、旅游、能源、其他人工等类型的417处人类活动设施,花久、共玉高速及省道308、224等6条国省道沿线生态环境治理整改销号;组织编制《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出矿业权分布图》,对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尕科合铜银矿、龙藏浪琴—得龙锑金矿、赛什塘铜矿、扎苏煤矿、尼阿西措铁矿等32宗退出矿业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地核查验收;加快推进玉树州杂多县莫海拉亨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有序组织关停、拆除称多县拉贡、尕朵水电站,妥善处置国有资产和职工安置。开展了格曲河二级水电站、党村水电站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估;配合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办圆满完成对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项目的审计。
五、深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不断完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管理,在强化生态管护员组织化管理、网格化巡查,实现“一户一岗”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生态管护规范(内控标准)》,分阶段对生态管护员巡护情况进行评估,推动生态管护员队伍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建立生态管护员动态信息管理数据库,将园区内生态管护员的识别、管理、考核、培训等全部纳入数据库,初步实现生态管护员信息化管理。认真落实“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政策,省财政统筹落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补助资金3.7亿元,及时精准发放。开展生态管护员公益性保险试点,与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园区17211名生态管护员捐款投保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费每人96元/年,意外伤害保额每人30万元,意外伤害医疗每人2万元,风险保障总额54.40亿元。年内共理赔5名生态管护员保险费用90.73万元。
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共赢之路,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与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多措并举实施生态保护设施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使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是落实生态补偿政策。2019年,共落实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湿地生态补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48916.94万元,其中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13858.58万元,长江源园区管委会治多管理处和曲麻莱管理处分别为10868.52万元和11374.22万元,黄河源园区管委会12815.62万元。二是开展农牧民培训。为进一步提升三江源地区农牧民综合素质,提高农牧民收入,开设了“三江源生态班”,招收三江源地区42名农牧民子弟在西宁第一职业学校开展为期三年的中职学历教育;对园区内外9040人次开展了民族手工艺品加工、民间艺术技能、农业技术、机械驾驶、汽车和摩托车维修、烹饪、农家乐、泥塑等技能培训。三是开展特许经营试点。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产业化经营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在澜沧江源园区昂赛大峡谷开展生态体验项目特许经营试点,完成《昂赛自然体验项目方案》《昂赛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项目方案》的审查批复。接待国内外生态体验团队98个,体验访客302人次,经营收入101万元。启动黄河源园区生态体验特许经营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审查完成《黄河源园区特许经营实施方案》《三江源国家公园兔狲、藏狐毛绒玩偶特许商品经营方案》。四是促进社区发展。基本完成玛多县擦泽村、杂多县年都村、治多县马赛村、曲麻莱县红旗村及索南达杰保护站“4+1”生态保护示范村站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试点村站乡村振兴进程,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路子。
深入调研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草场问题,形成的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重视,中央组成联合调研组进行了专项调研。为配合中央调研组工作,摸清野生动物家底,妥善解决争食草场等问题,组织专家开展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本底调查,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工作报告》,首次形成三江源国家公园陆生脊椎动物物种名录。开展三江源区雪豹专项调查和监测,确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雪豹部分重点分布区,准确定位255个具体分布位点,开展雪豹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精细绘制三江源国家公园优势物种分布图。分园区精细绘制藏羚羊、棕熊、野牦牛、岩羊、雪豹、盘羊、狼、藏狐、藏野驴、藏原羚等优势兽类物种分布图6张,猎隼、金雕、胡兀鹫、鹗、黑颈鹤、大鵟、白肩雕等优势鸟类物种分布图4张,明确优势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热点区域,为科学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了最基础数据。
六、积极推动宣传教育工作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按照“国家所有,全民共享”的理念,组织编印出版了中英文双语《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8)》(下称《公报》),田锦尘副省长亲自在新闻发布会发布,并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体进展情况及愿景展望。及时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资源本底调查报告》《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物种调查报告》《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森林与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与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与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及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水资源本底调查报告》,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基本家底。创新宣传方式,在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青海解放70周年、“世界环境日”、“青洽会”、“青海生态博览会”等活动中,全方位展示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引起社会积极反响。
加强宣传力度,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央广网、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日报等省内外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系列宣传报道,刊播转载宣传稿件6.7万余篇。组织开展了《2019行走黄河》大型行进式报道等多种形式的媒体集中宣传活动,其中澎湃新闻创作的记录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媒体报道专题《海拔四千米之上》获得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组织拍摄《国家相册(第二季)——家在三江源》《神奇的动物王国》《守护》《卓玛加》等宣传片,制作《秘境之眼》《机智过人》等电视节目,其中纪实电影短片《守护》获中央政法委主办的第四届平安中国“最佳微电影”奖、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获第七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平安中国单元优秀作品奖,《卓玛加》获全国生态工程档案管理微视频特等奖。大力弘扬宣传可可西里坚守精神,组织宣讲团赴援青六省(市)开展了“可可西里坚守精神”精品党课巡回宣讲13场次,促进与援青省(市)交流交往交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可可西里坚守精神”宣讲团为省直机关及市(州)政府机关、企业、部队等宣讲近20场次,受众近5万人次,“可可西里坚守精神”已成为青海、中国享誉世界的生态保护和人文价值品牌。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被中组部、中宣部评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这是继可可西里坚守精神后,三江源又一区域精神品牌。
组织富群环境研究院在园区开展自然教育进学校活动,曲麻莱县巴干乡寄宿学校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授予“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绿旗荣誉学校”称号。组织开展了“饮水思源•情满三江源”大型公益活动、“牧民天眼看世界——我的朋友我的家”生态管护员摄影特别活动;联合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举办“饮水思源•点绿长江——国家公园进学校活动,开设主题为“生命长江”自然课程,受众近7000人次;开展的2019斑头雁直播活动,被中央文明办、生态环境部评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十佳公众参与案例”;经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理事会审核评定,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成为全国自然教育网络成员,被确定为西北片区牵头单位。
七、有序扩大社会参与覆盖面
积极探索构建生态公益司法保护和发展研究协作机制,不断优化检察监督和行政执法,共同寻求解决损毁三江源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区域生态公益司法保护问题的途径。积极与省检察院协调沟通,省检察院、省林草局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出台《三江源生态公益司法保护和发展研究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着力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检察、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有机对接,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生态公益保护体系,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鼓励社会参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广汽传祺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发布《“诞生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创行”项目阶段性成果手册》,深入澜沧江源园区开展2019年广汽传祺“护源有我”湿地使者行动。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出版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环境解说手册(2019版)》。联合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组织实施了亚洲水源保护地——助守三江源净水、三江源生态乡村建设、甘达示范建设、三江源“索布查叶”社区旗舰物种新时代“卓巴仓”发展模式探索、三江源基层环保组织发展、游牧乡村自然资源保护模式示范、关爱三江源地区妇女健康行动等8个社区共建项目。
联合各方开展科学研究,全力支持中科院科考队深入三江源腹地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工作。为做好三江源国家公园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拟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旱灾害防御、监管执法、协同创新和技术合作等方面研究。积极与复旦大学交流座谈,达成省校合作共建三江源国家公园人居健康研究院的共识。组织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现状、变化及管理》《草地建设成就问题及建议》《2018-2019年冬春雪灾对三江源区草地畜牧业影响的遥感监测评估及加强雪灾应对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等研究报告,其中《草地建设成就问题及建议》被中办采纳,其它报告分别在专业期刊刊发或由相关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青海省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和新科技有限公司、探路者公司、青海省红十字会、恒源祥集团、星联天通、中国电信青海公司、中国电信卫星通信分公司、金信诺、天海世界、格尔木铁塔公司等企业捐赠野外巡护车辆、野外巡护装备、保护站光伏电站、卫星通信装备、职工子女学习用品等,解决了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野外巡护装备不足、卓乃湖保护站无电源和网络通信等问题。积极组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和探路者公司以及可可西里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的100余人志愿者开展生态保护、科研等服务活动。
八、持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进一步建立健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应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积极开展国家公园范围内生态环境监测的实践与探索。综合运用国产卫星“通导遥”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最短时间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可可西里盐湖漫溢工程应急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工作。搭建施工现场与省政府至国务院三级卫星通信链路,实现对盐湖周边近600平方公里“可见光+热成像”24小时全方位视频远程监控和数据的稳定传输;可可西里盐湖生态综合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工作稳步推进。组织各方力量,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自然遗产地管理要求及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积极开展环境影响和生态恢复治理综合评估及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科学监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发挥“天空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室”的作用,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合作交流。重点研究卫星遥感、卫星通信传输、无人机、地面遥感感知、时空大数据挖掘等技术,推动空间信息在三江源地区的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基准建设、环境监测采集与评估以及环境变化规律挖掘等特色领域的应用理论研究、技术攻关与产品推广。《基于无线基站低频资源传输技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网络建设的研究与应用》已完成西宁地区测试,并逐步向园区延伸,正在开展《可可西里远程视频监测野生动物动态捕捉技术》的科学研究。
依托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技术力量,初步构建星—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3种典型植被类型,分别在玛多县、曲麻莱县建成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3个野外长期试验样地,为长期野外生态监测和试验研究奠定基础。并在该体系下研发用于典型试验区域放牧家畜/野生动物数量、草地初级生产力等关键监测指标数据获取的监测产品,为适应性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首次应用红外传感设备监测野生动物数量及行为。完成可可西里海拔4600米系留气球试飞试验,开展区域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精准测量,首次应用红外传感设备针对藏羚羊夜间行为进行监测,获取藏羚羊夜间交配等行为视频资料,为藏羚羊行为研究提供创新技术支撑。从应用地面调查、遥感产品和生态模型综合方法,基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典型区域自然环境、草地生产力、动物(野生动物和家畜)承载力、社会经济4个维度,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绿色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监测、宣教等方面的标准制度。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省科技厅积极落实院省共建协议,推进研究院建设。组织专业团队编制完成了《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发展规划》;以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为依托,深入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和青藏高原典型区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考察;承担“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及模式”等重大项目,促进成果产出;组织出版《兽类学报》专刊集中展示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主的国家公园管理理论和方法创新成果;编写了“中国科学院 青海省政府三江源国家公园联合研究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柔性引进北京大学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两名科研人员及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和实践团队作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就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生态管护员骨干人员培训及志愿者服务等领域签订合作协议。为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和技术技能,按照《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培训绩效考核办法》《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2019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2018—2022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组织举办公务员管理、领导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展陈中心建设项目技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宣传与舆情应对、《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行政综合执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生态管护员师资、国家公园全系统解说、警务辅助人员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干部职工730人次。年内选派各层级干部6批36人次,赴美国、俄罗斯、尼泊尔、丹麦、智利、厄瓜多尔等国参加国家公园管理与建设培训或实地考察学习。按照对口帮扶五省市合作框架协议,天津市对省林草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系统60余名干部,开展自然保护地管理培训。
九、不断提升巡护执法水平
持续开展巡护执法,严查违法犯罪行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联合各园区资源环境执法部门每月开展常规巡护执法,有效打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绿盾2019”、“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8次,集中巡护执法3次。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600余人次、车辆800余台次,行程20000余公里,核查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点位266处,巡查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活动区域61处,开展普法宣传107次,立案侦查破坏自然资源行政案件4起,三江源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活动明显减少。
切实加强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持续开展大规模、高密度的专项巡护巡查行动,全年主力巡护队完成专项巡护行动13次,各基层保护站对周边辖区开展近200次的巡护巡线工作,连续10年实现盗猎案件“零发生”。为巩固反盗猎盗采成果,在太阳湖附近分批次设卡、轮流驻点值守开展巡护巡查工作,加强对保护区内湖泊、河流、冰川、冻土和沼泽湿地等资源的保护,杜绝一切破坏湿地资源的非法活动。严厉打击非法穿越活动,发布非法穿越公告,年内破获一起非法穿越案件,抓获非法穿越人员27名,查扣皮卡车、越野车10辆,依法对非法穿越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
建立边界联防合作机制,构建“平安边界”。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主动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森林公安局,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尚卡乡派出所、卡若区芒达乡派出所、卡若区面达乡公安一级检查站,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森林公安局等周边公安系统签订了平安边界联防合作协议,形成机制化、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的警务合作机制,实现警务信息互通、警力资源共享、边界联防互动、执法办案互助、共建监测网络的边界警务联防体系。并会同可可西里管理局与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初步形成联合巡护长效机制,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社会政治稳定和生态环境安全。
深化执法主体建设,制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2019年度执法质量考评工作方案》,并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树立正确的执法导向,引导民警办好案、多办案。加强法制员队伍建设,严把案件审核关,制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法制员管理实施细则》,执行案件逐案逐级“五级”审核制,不断推进执法行为规范化建设。
2019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局系统广大干部无私奉献、砥砺奋进,园区生态管护员心存感激、履职尽责,园区内外各族群众齐心协力、积极融入,开辟了国家公园建设新境界,打赢了2020年顺利建园的关键之战。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报告指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主要保护对象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达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11%、30%以上;试点区的社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实行“一户一岗”政策,使17211名牧民年增收21600元,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成了国家公园生态展览陈列中心和5处园区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开展“人与生物圈计划”、“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可可西里坚守精神”精品党课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走出了青海模式,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累了青海经验,为正式设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与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合作组织的国际第三方独立评估报告显示: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是中国2030年全面实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试点期间探索制定的政策和实践将对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强调“生态保护优先”、“尊重和弘扬当地藏族文化”,令评估小组印象深刻,表示赞赏。希望这些理念和政策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成功后,将在中国的其他国家公园加以推广。评估小组专家认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独具特色,具有全球重要意义,值得中国人民引以为豪,应将其建成具有中特色的国家公园,将这些资源永续保护,世代传承。
百舸争流千帆尽,借海扬帆奋者先。202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舍我其谁的干劲、滚石上山的韧劲、攻城拔寨的拼劲,全力做好国家公园省建设、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园等工作,履行源头责任、作出源头贡献,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青海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