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铁路,原来是禹郸窄轨铁路“脱胎换骨”-河南禹亳铁路发展有限公司官网
呜,呜……6月23日,一列装满煤炭的火车自三(三门峡)洋(洋口港)铁路许昌市苏桥站顺利驶入京广线。
“‘小铁路’正在变成一条交通大动脉,我们多年来的愿望将成真。”今年64岁的原许昌地方铁路局总工程师裴恩杰,对小铁路有着特殊的情感。看着飞驰的列车,他无限感慨。
裴恩杰口中的“小铁路”就是以前横亘在中原大地上的禹郸窄轨铁路。
1966年,国家开始分段建设许昌窄轨地方铁路,1973年大头落地,1977年全部完工。这条“小铁路”西起禹州市,东至郸城县,包括支线在内共长253公里。
“当时我从扶沟到许昌,就咣当咣当地坐几个小时。”据许昌地方铁路局老职工谢水甫回忆,这条小铁路站点密集,逢站即停,旅客列车加挂敞车、棚车,或者干脆开行客货“混合列车”。农民的牲畜、摩托车、农具、农产品可装在货车内同行,列车在沿途各站均可装卸,甚至利用行车间隙在正线停车卸货,直接将化肥、农药送到田间地头。
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国内设备最全、运能最大的一条窄轨铁路,它通过6条铁路支线连通禹州矿区和石料产区,横贯禹州、鄢陵、扶沟、太康、郸城等地。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条小铁路以成本低廉、吞吐量大、节省人力等优势,很快占领了运输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小火车曾经的优势如今都变成了劣势。”裴恩
杰说
,到了20世纪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铁路的大提速和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加速建设,铁路、公路运输均呈现勃勃生机。“慢吞吞”的小火车,运输效率不断下降,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每一次运输货物,都要经历复杂的环节,亏损严重。
“ 只有改革才能杀出一条血路,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这已经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裴恩
杰说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5月,许昌地方铁路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功改制为河南中航铁路发展有限公司。
2009年是我市地方铁路史上值得记忆的一年。是年3月,河南中航铁路发展有限公司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注册成立河南禹亳铁路发展有限公司,“禹亳铁路改(扩)建项目”规划获批准;6月14日,禹亳铁路准轨改建工程许禹段开工典礼举行,标志着许昌小铁路开始脱胎换骨;年底,运营几十年的小火车全部停运。
停运的小火车
2014年,国家发改委批准禹亳铁路正式纳入蒙西至华中铁路运输系统规划,该铁路西延东伸,终成今天三洋铁路的格局。
河南禹亳铁路发展有限公司为三洋铁路的项目业主,据该公司总经理王子华介绍,三洋铁路自西向东依次连接蒙华、陇海、焦柳、京广、京九、青阜、京沪、宁启等8条国铁干线,全长约1200公里。
“三洋铁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接陇海铁路,贯通欧亚大陆桥;东连‘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直达上海两翼的通州湾港口群等沿海港口出海,得到了国家和沿线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
王子华
说。按照施工计划,三洋铁路建设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许昌至郏县段83公里已经建成并与京广铁路联网运营,二期工程许昌东至亳州(省界)段196公里正在加紧建设,三期工程三(门峡)禹(州)段265公里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正加快进行相关设计。
三洋铁路建成后,许昌将编织出两张“铁路网”。一张是“普铁十字网”,三洋铁路与京广铁路在许昌城南“十字”相交,为许昌构筑了“铁十字”普铁构架;另一张则是京广高铁、
郑万
高铁和郑合高铁构筑的“川”字形高铁。两张“铁路网”配合,必能为许昌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如今,小火车的“咣当咣当”声已经成为人们永久的记忆,三洋铁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正在驶向新的征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