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的故事,你了解多少-深圳先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的历史建筑及其城市空间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海派文化宝库。近年来,近代城市建筑史研究,已成为上海史整体研究中引人入胜的学术园地之一。其中,发端于18世纪末的新兴商业建筑——百货公司,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上海走出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由上海图书馆、同济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开放的上海城市建筑史研究——四大百货公司”分享会上,《近代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研究:建筑、消费空间、城市文化》一书作者、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周慧琳结合生活和研究经历,从伫立在南京路西段的四大百货公司——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入手,围绕百货公司的诞生背景、地理位置,其创办者的姻亲、地缘和业缘关系,以及百货公司在建筑设计、空间布局、功能方面的发展演变与特点,带领读者全面深入认识近代上海商业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发展,以及消费文化的营造。“中国百货建筑发展有其特殊的路线和模式,它由海外华人主动吸收并在本土传播,其中经历了移植、消化、融合、发展的复杂过程。”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裘争平谈到,“商业也好,市政也好,都是与城市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从博物馆做展陈的角度,还是从建筑研究的图书视角,都希望能把背后的人文故事、城市发展过程介绍给读者。
“华商四大百货公司吸收了来自外商百货公司经营全球各式各样百货的理念,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独有模式。而四大百货公司的建造本身也是一条时间轴,能看到从1917年到1935年近二十年间上海建筑风格的转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钱宗灏说。
“开放的上海城市建筑史丛书”主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卢永毅谈到,希望丛书汇集上海建筑的多维度研究,全面叙述上海现代化城市历程,这也是阅读城市的一种方式。“百货公司的诞生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大,四大百货公司在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商业建筑,提供建筑可阅读的更丰富的维度。通过四大百货公司的建筑建造,新的都市空间建立起来,城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变了城市天际线;从建筑风格来看,百货公司是新的综合体,对上海乃至中国来说是全新场所,它推动了从传统城镇模式向大都市生活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购物体验与交流方式。”
同济大学出版社“光明城”组织策划“开放的上海城市建筑史丛书”,以近代上海对外开放和中西交流为背景,以城市现代化进程及其文明嬗变为基底,从都市新建筑类型、职业建筑师实践、西方建筑文化思潮的影响以及传统园林蜕变等角度,将近代上海城市与建筑现代转型剧烈变化多视角呈现出来,并以此作为认识、理解和推动当代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有力学术支持。
据悉,丛书目前已出版《近代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研究:建筑、消费空间、城市文化》《华盖建筑事务所:1931-1952》,后续还将推出《豫园历史研究:从东南名园到文化遗产》《佘山教堂建造的历史寻踪》。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姜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