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迎规划指引再保险“国际板”启动解决再保险跨境交易痛难点-上海自贸区保险公司
财联社11月23日讯(记者 徐川) 2021年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时隔一年,在今日召开的第四届会议上,再保险“国际板”建设规划方案正式亮相,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提供了更详实的设计图纸。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在致辞中表示,下一步,上海将发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优势,吸引境内外保险、再保险机构在上海集聚,提升承保能力、服务水平和交易活跃度,同时也支持上海保险交易所打造再保险“国际板”,增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
依据建设规划方案,再保险“国际板”将以再保险跨境交易痛难点为切入点,以国际再保险分入信息和数据全口径统一登记为基础,配套综合交易服务、风险监测、跨境便利、财税支持和信息披露等功能,提升跨境再保险交易的透明度、规范性和便捷性。
开放是再保险业的主题词。“再保险业务具有承担大额高波动风险的特性,要求再保险公司在地理范围上尽可能分散风险,实现多样化的风险组合。因此再保险业天然具有国际化的属性,一些头部再保险公司的国际业务比重基本都超过90%。”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肖星表示。
由此看来,再保险“国际板”的启动以及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有助于统筹联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保险主体借此可对标国际成熟市场,逐步扩大跨境再保险市场规模。
据了解,建设规划方案的重点在于对分入境内的海外再保险相关信息开展集中登记清算,提高市场透明度,并依托登记采集信息和交易履约回溯机制,打造多层次交易看板、风险信息共享和资信体系。
其次在制度层面,再保险“国际板”将建立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规则、交易服务、结算体系,保障交易公正、履约及时;并将配套资金跨境便利、差异化财税支持政策,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培育开放合作新优势。
“再保险正从承保能力提供者和风险分散参与者的角色,向综合风险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从单一风险补偿,向风险减量全过程治理转型。”中再集团党委书记、拟任董事长和春雷表示,再保险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保险业的数据资源聚合和跨行业数据连接优势,提供行业新型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引领数字化转型,以生态圈建设增强服务能力,以风险量化促进风险的减量管理,以客户为中心重塑交易模式,开启再保险第二增长曲线。
对于数字化在再保险业务中的应用,建设规划方案也提出,“要以数智化手段提升交易效率,更好地监测、识别和防控风险,切实服务好市场、服务好监管”。
从值得行业关注的问题来看,中国财产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忠曜表示,由于近年损失、通胀的影响,全球供给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相比去年,今年传统再保险行业的资本减少近400亿美元。
“另外,由于全球供给减少,无论是直保市场还是再保市场,费率都在持续走硬。全球直保市场费率从2017年起持续5年不断增长,目前判断这一趋势还将持续,而再保市场费率从2017年到现在累计涨幅也达到22%,预计今年巨灾费率仍会进一步上升。”对于全球市场的保费趋势,王忠曜分析指出。
对于再保险“国际板”的实施,王忠曜建议,应关注开展国际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如海外的巨灾风险往往导致更高的保险赔付,如海外的通货膨胀风险将引起今后赔付责任的增加,保险公司要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避免过高的海外风险暴露对业务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徐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