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硕果累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上海中京行航运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仅0.8万标准箱,到1996年尚不足200万箱。直到1996年1月,一场变革拉开序幕,国务院正式决定加快推进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随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到2006年达到2171.8万箱,2016年更是达到3713.3万箱。从2010年至2016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
连续7年第一的背后,有两项工程可谓功不可没——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昨日,多位当事人亲临正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举行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果展”,回忆两项工程背后的点点滴滴。
#中国智造
洋山港四期预计年底建成投产
洋山深水港从正式建设至今,经历了15年。原上海市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成员归墨清晰地记得,当年上海港有两大弱点,一是入海航道水深严重不足,只有7.5米,约束了大型船舶来上海港靠泊。二是对于5万吨以上的船舶来说,上海的深水岸线不够用。
2002年3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洋山港建设后,一期工程同年6月正式动工,2005年12月竣工投产。短短3年半时间,中国的港口建设者们在一处小小的外海岛礁上建成了一座深水良港,填补了上海港缺少15米以上水深集装箱深水码头的空白。
为加快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随后的2006年—2008年,先后建成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在三期工程建成后,洋山深水港区共获得了5.6千米深水集装箱码头岸线,16个7—15万吨级深水集装箱泊位、设计总通过能力930万标准箱,规模效应日渐突出。
“目前在建的四期工程共建设集装箱码头2350米,布置7个5—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630万标准箱。”中交上海三航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明达透露,四期工程是世界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可实现码头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环节的全过程智能化、无人化操作,预计2017年底投入试运行。
#黄金水道
建设“一主两辅一支”航道
要致富,先修路。为了在长江口开辟出一条“双向两船道”,开展北港航道开发前期研究工程经过40年研究,于1988年开工建设,2011年5月竣工验收。而没治理前,只有2万吨级的船可以进出长江口。
当时,整个工程分三期实施,完成后,航道从原来的水深7米增深至12.5米,航道底宽350—400米,可满足第三、四代5万吨级集装箱船全潮双向通航,第五、六代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散货船及油轮乘潮进出长江口的需要。
“长江口茫茫无边的江面,出淤不定的沙洲,动荡变化的河势,为航道治理带来极大不便。”中交上海航道局副总季岚告诉记者,直到三期建设完毕后,上海集装箱吞吐量向3000万标准箱迈进,排名跃居世界第一,最直观让人看到治理工作带来的成果。
不过,如今大船越来越多,当年算得上设计先进的航道面临深度足够、宽度不够的新问题。季岚透露,目前,他们正在探索深水航道拓宽的可能性。此外,2010年底,交通运输部批准了《长江口航道发展规划》。按照《规划》,用10—20年时间重点建设“一主两辅一支”的航道体系。季岚表示,一主就是现在的主航道,两辅就是南槽、北港,一支就是北支。目前,南槽航道的治理工作正在进行,北港航道也着手前期开发研究工作,为上海港创造更好的通航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