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冲刺,高标准基本建成的条件已具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多少层
自年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至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步入冲刺阶段。上海目前离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还有多远?
12月19日下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召开专题发布会,发布了2019年上海金融研究14个重点课题成果。课题成果总体显示,上海已具备高标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但在一些方面还需要抓紧时间“补短板”。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对课题之一 《上海高标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研究》进行了解读,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完整的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但国际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集聚相当数量的国际金融机构,但国际化金融人才还不够;参与主要的国际金融基准供给,但国际话语权相对有限;自贸区对人民币金融计价职能的培育进展稍显缓慢。
盛松成表示,要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可以从丰富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推进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推进。
《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路径研究》课题则对上海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盛松成称,从长期来看,需要循序渐进地逐步开放,先间接投资后直接投资、先股票市场后债券市场、先机构投资后个人投资;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增强国内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应金融市场开放变化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让汇率水平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因素来决定,并保持人民币的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从短期来看,需要修订相关法律,加大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取消罚款上限,对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结构的惩罚力度要对等;建立严肃的退市制度;打破刚性兑付;改善债券市场结构,活跃债券市场;统一监管标准;提高评级系统的可信度;丰富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增加风险管理手段;在更多期货品种中引入外国投资者;可在临港新片区进行压力测试。
在加大长三角区域金融监管与司法联动合作的力度方面,《长三角金融监管跨区域协调机制研究》课题中指出,建议加强地方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不断创新新型监管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以自发形式开展“金融联盟”,扩大业务触角。
在绿色金融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推动上海建设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研究》指出,上海应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中心,结合国际经验,通过政府的市场激励,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绿色贷款、绿色主权债券、绿色衍生品等要素上全面推进。
此外,世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姜建清总结指出,上海已经形成格局完整、品种完备、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体系,具备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全部主要要素,可以说,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
姜建清强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智库的力量至关重要,要特别重视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并表示,随着金融开放不断扩大,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等,都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